隨著2025年暑期出行高峰期到來,上海兩大國際機場在保障運輸效率的同時,持續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徑。浦東、虹橋機場通過創新文化場景打造和精準服務升級,不僅為旅客帶來沉浸式人文體驗,更以亮眼數據印證了中國民航市場的強勁復甦態勢。數據顯示,兩大機場日均客流量較去年同期增長7%,成為暑運期間行業發展的縮影。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機場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浦東國際機場於2025年7月28日啟動「快樂一夏,『暑』不盡的美好」周周演活動。在T1、T2航站樓及衛星廳共設7個演出點位,涵蓋傳統戲曲《川劇變臉》、舞蹈《江南水韻》《飛天》,以及中西樂器演奏會等多元化節目形式。機場通過非遺表演與現代藝術的結合,將公共空間轉化為文化展示窗口,每日吸引大量旅客駐足互動。活動將持續至8月29日七夕節,預計覆蓋超10萬人次。
同期,虹橋國際機場以「這YOUNG的夏天·輕音漫時光」為主題推出系列舉措:在T2航站樓設置鋼琴互動區,旅客可通過地面琴鍵即興創作旋律;每周開展少兒合唱、雜技表演等特色活動,並展出學生創作的二十四節氣藝術作品。數據顯示,暑運期間家庭出行占比顯著提升,機場針對性推出的親子友好型服務與文化展演,有效滿足了多樣化客群需求。
據最新統計,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自暑運啟動以來日均保障進出港旅客達38.1萬人次(其中浦東機場24.3萬人次、虹橋機場13.8萬人次),同比增長7%。為應對客流高峰,兩場同步推進「品牌日」活動,通過演出聯動、促銷優惠等方式激活商業業態。例如浦東機場以海派文化展演強化窗口功能,虹橋機場則依託員工組建的「彩虹愛樂社」打造常態化音樂場景,實現服務品質與商業價值雙提升。
2025年暑運期間,上海兩大機場通過文化賦能與數據驅動,展現了行業創新發展的標杆形象。從浦東非遺演出到虹橋互動裝置,機場不再僅是交通樞紐,更成為文化傳播和消費升級的複合型平台。隨著文旅商體展資源深度整合,未來機場或將持續以「人文+科技」雙輪驅動,為旅客創造更具溫度的出行體驗,同時助力城市國際化窗口功能升級。
更多機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