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民航業加速復甦,國際航線網絡重構成為各國機場戰略核心。作為中國"十四五"規劃中的關鍵交通節點,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憑藉其區位優勢與高效運營體系,在2025年交出亮眼成績單:7月22日迎來投運以來第1000萬名國際旅客,國際航班架次與旅客吞吐量持續領跑國內航司。這一成績不僅彰顯了中國航空樞紐的全球競爭力,更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發展範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機場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自投運以來持續織密國際航線網絡,截至2025年7月已聯通40個國際及地區航點,覆蓋全球24個國家和地區,並與2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立直飛通道。航線網絡輻射範圍涵蓋歐洲、中東、東北亞及東南亞等核心經濟圈,熱門目的地包括莫斯科、大阪、倫敦、阿布達比等15個城市。當前已有7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在此運營國際航班,其中國內三大航司南航、東航、國航持續擴大運力投入,卡達航空、新加坡航空等30餘家外資航企也加速布局。
2024年民航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推進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將大興機場定位為"全方位門戶複合型國際航空樞紐",這一戰略導向直接推動其運營效率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7月22日,大興機場全年保障國際及地區航班超1.8萬架次,運送旅客31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29.49%)。暑運旺季期間表現尤為突出:7月13日單日國際旅客量達1.92萬人次創年內新高;7月16日提前46天實現年度國際旅客吞吐量突破300萬目標。
通過精準布局戰略航點,大興機場構建起高效連接亞歐大陸的空中走廊。例如2025年1月復航的卡薩布蘭卡直飛航線,不僅成為其首條非洲航線,更將兩地飛行時間縮短至11小時以內,為中非經貿往來提供新通道。此外,大興機場還通過"一市兩場"協同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形成差異化互補,共同承擔起京津冀地區70%以上的國際旅客運輸任務。
作為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的標杆項目,大興機場在2025年交出的亮眼成績單,印證了政策引導與市場化運營結合的有效性。其通過航線網絡優化、航司合作深化及樞紐功能提升打造的競爭優勢,為全球航空業提供了可借鑑的發展路徑。未來隨著更多國際重點企業入駐和"一帶一路"合作深化,大興機場有望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世界級航空樞紐的地位,持續釋放區域經濟聯動效應。
更多機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機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