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慧加速滲透各行業的背景下,2025年資本市場對技術落地的關注持續升溫。8月27日,A股三大指數震盪走弱,但以算力、晶片為代表的AI關聯板塊逆勢活躍,顯示市場資金正聚焦於技術應用與商業化進程。當日成交額突破3.19萬億元,連續第11個交易日超2萬億元,反映投資者對人工智慧等前沿領域的持續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8月27日,上證指數報收3,800.35點,跌幅達1.76%;深成指與創業板指分別下跌1.43%和0.69%,但AI相關板塊逆市走強。算力硬體方向領漲,光模塊個股劍橋科技實現三連板;晶片領域長川科技、樂鑫科技盤中觸及20%漲停幅度。北方稀土等5隻個股成交額均超200億元,顯示資金對人工智慧核心產業鏈的青睞。
技術特點與趨勢分析:
8月27日AI應用方向漲幅居前,開普雲、科大智能等個股漲超10%。政策層面,《意見》明確將人工智慧定位為「新質生產力核心引擎」,提出通過6大行動和8項支撐構建產業融合路徑。當前技術特點呈現三大趨勢:
1. 行業滲透加速:化工領域出現AI驅動的自動化實驗與分子發現,醫療、製造等場景應用持續擴展;
2. 國產替代提速:寒武紀上半年營收達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淨利潤扭虧為盈,印證國產晶片在算力市占率提升中的關鍵作用;
3. 硬體與算法協同:AI晶片設計、製造工藝的突破為大模型適配提供基礎,推動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規模化應用。
儘管指數下跌,但機構觀點提示投資者關注結構性機會:
風險提示:需警惕短期市場情緒過熱導致的波動加劇,但中長期看,政策支持與技術落地將夯實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確定性。
2025年A股市場的表現凸顯了人工智慧技術從研發到商業化應用的關鍵轉折期。在政策推動、算力基建完善及應用場景擴展的多重催化下,AI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如晶片、算法優化)已成為市場共識方向。同時,低估值板塊的修復潛力與風險控制並行,反映投資者對技術長期價值的認可與短期波動的謹慎平衡。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特點中「高滲透率」與「國產化替代」的趨勢將更趨明顯,其發展趨勢仍需緊密跟蹤政策落地節奏與商業化成果驗證。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