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聚焦重點企業及人工智慧技術特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政策扶持與市場需求雙輪推動下,人工智慧(AI)算力板塊成為資本市場焦點。近日國產晶片龍頭寒武紀股價一度超越貴州茅台,引發市場對AI基礎設施的廣泛關注。儘管短期波動加劇,但行業分析師普遍認為,AI算力作為智能經濟的核心驅動力,其長期增長邏輯未改,並正帶動產業鏈多環節的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
2025年,全球AI模型訓練對算力的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推動相關硬體及軟體技術快速疊代。作為國產算力代表,寒武紀上半年營收達28.81億元(同比增幅4347%),淨利潤扭虧為盈至10.38億元,其晶片設計能力與高速率產品交付效率成為行業標杆。光模塊企業新易盛二季度訂單量持續攀升,股價一度突破歷史高點,顯示市場對AI硬體基礎設施的強烈信心。
細分領域看:
國務院近期發布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明確要求到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經濟時代,重點推動六大領域深度應用。政策紅利疊加技術突破,使AI算力成為當前確定性最強的投資主線:
行業分析師指出,儘管近期股價波動反映短期獲利回吐壓力,但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壁壘與客戶綁定已形成競爭護城河。例如寒武紀的存算一體架構顯著降低能效比,而光模塊廠商在矽光晶片領域的突破進一步鞏固了市場地位。
AI產業鏈正從「基礎設施建設」向「場景落地」深化。根據《意見》規劃,2030年新一代智能終端普及率將超90%,人形機器人、醫療影像分析等垂直領域加速商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文件強調「以應用促發展」,這意味著未來投資機會將從硬體製造向軟體生態(如AI工具鏈、算法模型)擴散。例如國產大模型訓練框架的成熟,或為中小型企業提供低成本接入算力的通道。
2025年人工智慧產業已進入規模化落地階段,重點企業通過技術創新鞏固競爭優勢,而政策導向正推動產業鏈從「賣鏟人」(硬體)向「造車人」(應用與生態)延伸。儘管短期市場波動存在,但長期來看,AI算力作為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不可替代性,將持續吸引資本投入並催生萬億級市場機遇。未來3-5年,技術疊代速度與應用場景拓展深度將成為衡量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指標,而政策紅利釋放或進一步打開行業天花板。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