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當前我國小麥市場需求不旺,但隨著基層玉米減少,新季小麥上市,小麥、玉米價差將會進一步減少,小麥飼料替代優勢也將增加。距離新季小麥上市日期越近,小麥價格回調風險越大。
進入3月份以來小麥行情可謂是波瀾壯闊,此起彼伏。自上周五山東工廠開始落價後,落價範圍、幅度迅速擴大,不過在麥價落至1.55元/斤附近後,基層牴觸心理偏強,工廠收購無量,局部又出現反彈。那么小麥行情能否重回前期高點?小編認為需求方面隨著氣溫升高,麵粉需求愈加疲軟,而且當前小麥價格過高,飼料方面也多停止小麥採購。供應方面3-4月份地方輪換小麥處於集中出庫期,投放力度增加,而5月份之後新季小麥也將陸續上市。麥價很難回到前期高位,不過在新小麥上市前,也暫不會大幅下跌。
基層餘糧很少,輪換底價支撐麥價。經歷了大半年的消耗,當前基層小麥已所剩無幾,廠家採購只能通過糧庫拍賣。而臨儲小麥年份偏長,無法大量使用,僅能少量摻兌,廠家主要從地方輪換庫里拍糧。雖然近期小麥市場有所降溫,但地方輪換小麥價格仍處於較高水平。3月7日魯糧集團平原庫計劃銷售3000噸小麥,全部成交,成交價格為3200元/噸。而且當前廠家庫存有很大一部分是前一段時間拍的高價庫存,現階段大幅落價也會傷及自身。
俄烏衝突持續,國際麥價大漲。自2月24日俄烏矛盾衝突升級以後,國際麥價一發不可收拾,帶動國內小麥市場也漲出新高。CBOT小麥價格已經連續六個交易日上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這是因為市場擔心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衝突將會中斷全球小麥供應。俄烏衝突促使全球主要進口商爭相購買小麥,因為西方國家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引起市場擔心黑海地區的出口。俄羅斯和烏克蘭通常占到全球小麥出口的29%。人們越來越擔心,戰亂以及制裁也將降低今年夏天黑海小麥收成前景。近兩年隨著小麥飼料消費量增加,對國外進口量也在增加,據2022-2027年中國小麥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統計20年全年進口量在815萬噸,21年在972萬噸,隨著進口量逐年增加,國際糧價對國內影響力度也在加大,在國際糧價大漲的前提下,國內也很難出現大幅跳水行情。
即便一些地區農民正增加小麥種植面積,但由於當前全球小麥庫存較低,全球小麥供給仍將趨緊。在種植者收穫新作物之前,庫存不足以支持加拿大額外的小麥出口。
由於北美地區2021年遭受極端高溫天氣,作為全球主要的小麥出口國,加拿大的收成均出現了明顯的降低。據相關機構測算,乾旱天氣使加拿大西部的糧食產量減少了約40%。到2021/2022年度結束時,主要小麥出口國(即歐盟、俄羅斯、美國、加拿大、烏克蘭、阿根廷、澳大利亞和哈薩克斯坦)的庫存將降至5700萬噸的九年低點。
對於全球小麥市場而言,真正的考驗可能還在四個月後,因為屆時將迎來新一輪小麥收割季。如果烏克蘭局勢仍在持續,導致小麥無法收割,或者港口設施和鐵路遭到破壞,小麥供給情況將特別悲觀。除烏克蘭局勢因素外,天氣因素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內小麥供給最大的風險。如果天氣條件不利,將對小麥產量產生較大影響。
天氣預報顯示,目前美國中西部和西部平原的乾旱情況越發嚴重,乾燥天氣預計將持續至5月。天氣預測機構我的農產品遙感播報顯示,截至目前,高原地區79.26%的面積處於中度乾旱至特大幹旱的等級,同時南部地區的德克薩斯州冬小麥受降水稀缺影響,有75%的質量被評為「非常差」。這意味著後續小麥產量受傷的可能性較大。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提醒,如果未來小麥供給受影響較大,埃及等小麥進口國恐將最為「受傷」。去年,該機構購買了不到140萬噸小麥,以分發給較為貧窮的國家。其中,這些小麥70%都來自於俄羅斯和烏克蘭。
專業人士則表示,針對小麥供應短缺的問題,肯亞等國正考慮建立小麥儲備系統,以規避供應風險。
更多小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