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文化]服飾的另類功能

[文化]服飾的另類功能

2009-01-01 09:17: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現今的服裝產業特別發達,名牌產品琳琅滿目,大眾媒體經常播送著誘人的時裝秀節目。得益最多的大概是腰纏萬貫的巨商富賈了,他們有著雄厚的經濟基礎,可以盡情享用動輒成千上萬元的時髦名貴服飾

  商界人士也許沒有想到,他們的前輩沒有今天這樣選擇服飾的自由。古之商賈的地位屈於「四民」(士農工商)之末,儘管他們比農工有錢,但穿著卻受到限制。那個無賴出身、當了皇帝不忘衣錦還鄉的劉邦,看到商人穿著華麗,感到渾身不舒服,下令「賈人毋得衣錦繡、綺e、、Y」,用今天的話來說,做生意的不能穿著精美鮮艷的絲、毛、輕紗一類的衣服。
   
    其實,劉邦的規定並沒有「創新」,穿戴自由受到剝奪的也不僅僅是商賈。在漫長的封建時代,權力對人的著裝有著嚴格的規定,服飾是人的身份標誌,成為人的一種等級符號。
   
    據《尚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從那個被我們的先人奉為古之聖王、「天下明德自虞帝始」的舜的時代開始,衣裳就有「十二章」即十二種圖案之分,天子之服可用十二種圖案,諸侯八種,卿六種,大夫四種,士只能兩種,而平民不准有文飾,只能著「白衣」。規制嚴格,等級分明,任何人都不許逾越。自此以後,歷朝歷代都依據不同的名位尊卑,規定穿著不同質料、顏色、款式、圖案的衣服。黃色、龍袍是帝王專用,僭越便是謀叛;朱紫為貴,當了高官才能朱衣紫綬;布衣、青色是下等人用的,平民百姓只配「綠績青裳」(綠頭巾藍布衣)。「非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順禮也」(《後漢書》)正因為服飾是等級的外在表徵,服飾竟成了人的指代,「青衣」為婢女,「布衣」是平民,「朱紫」就是大官。
   
    服飾是人在長期的生存進化中所創造的服務於人的產物,用以禦寒防曬、蔽體遮羞、飾身悅目,用學界的語言表述,具有實用、倫理和美化三種功能。而在皇權統治時代,服飾卻變成人們無力拒絕的身份等級標籤,變成了芸芸眾生喪失平等尊嚴的功能符號。服飾的這一另類功能,無疑是其基本功能的異化,是對其基本功能的褻瀆。
   
    今天,我們大多數人衣食無憂,服飾的美化功能主導了服飾選擇,或艷麗,或簡樸,或趨時,或守舊,不同的服飾訴求著不同的審美情趣。如果誰還以服飾取人,認為錦衣蔽體便身價倍增,素裝便服就是窮困潦倒,那就是不合時宜的低俗之見了。

更多服飾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服飾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