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今天,算力已成為新時代的"水電煤"。作為國家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正通過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推動算力網絡向更高水平發展。中國移動日前正式啟用全國首個"四算合一"調度平台,標誌著我國在晶片自主可控、多元算力協同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晶片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該創新平台首次實現了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和量子算力的深度整合,形成覆蓋全場景需求的新型計算架構。通過動態調度技術,系統可每日處理數億次算力請求,覆蓋全國超過1/6的算力資源池。這種多維度的協同機制使算網一體化效率提升20%,為智慧交通、醫療影像分析等高並發場景提供精準支撐。
平台建設特別注重供應鏈自主可控,在自有智算中心中實現90%以上的晶片國產化率,成功適配8種國產AI晶片架構。這種技術布局不僅有效降低對外依賴風險,更通過兼容性優化加速了國產晶片的市場驗證進程。從雲端推理到邊緣計算場景,自主晶片的深度參與為關鍵領域數位化轉型提供了可靠保障。
近年來國家出台系列文件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明確提出要構建通用、智能、超算一體化布局。該平台正是政策指引下的創新實踐成果:既通過量子計算探索未來技術路徑,又依託超級算力支撐複雜科學計算,同時以智能算力賦能產業智能化轉型。這種多維度的技術儲備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作為首個實現四類算力協同的國家級平台,其意義遠超單一技術突破。通過構建開放兼容的系統架構,既推動國產晶片應用場景擴展,又促進跨區域算力資源優化配置。這種"硬體自主+軟體智能"的發展模式,正在重塑我國數字基建的核心競爭力,為人工智慧、量子科技等前沿領域提供堅實的底層支撐。
這一創新實踐印證了中國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的持續突破能力。從晶片國產化到多元算力融合,中國移動打造的四算調度平台不僅實現了技術層面的跨越發展,在保障供應鏈安全、助力產業升級等方面也展現出顯著成效。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和技術疊代加速,這種深度融合自主可控與前沿創新的發展路徑,必將成為驅動數字經濟騰飛的新引擎。
更多晶片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晶片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