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城市深圳,一場聚焦海洋經濟的盛宴正掀起熱潮。2025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以"科技賦能漁業、消費連結世界"為主題,通過展示全球頂尖水產資源與全產業鏈創新成果,吸引超10萬人次參與,實現現場貿易簽約額120億元,成交金額近7億元,成為觀察中國乃至全球漁業發展的重要窗口。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漁業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展會現場最吸睛的當屬400公斤級大西洋藍鰭金槍魚的展示與分解活動。專業團隊耗時30分鐘完成精細分割,鮮嫩軟綿的肉質吸引消費者排隊長達兩小時體驗。單條金槍魚衍生出刺身、壽司等多形態產品,有消費者一次性購買兩斤作為高端禮品。13家遠洋捕撈企業聯合推出超10場開魚秀,將深海巨無霸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消費場景,推動藍鰭金槍魚品類單日成交額突破600萬元。
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攜特色產品登陸鵬城。俄羅斯北冰洋帝王蟹以粗壯蟹腿與精美禮盒包裝引發熱議,阿根廷紅蝦、紐西蘭鰲蝦等深海珍品形成高端食材矩陣。其中,單只帝王蟹重量可達8-15公斤,成為家庭宴請和禮品市場的明星單品。展商通過現場烹飪演示與品質對比,成功吸引粵港澳大灣區採購商下單超20噸。
展會不僅呈現水產終端產品,更深度展現漁業全鏈條的科技突破。中水漁業等領軍企業展示智能捕撈裝備與冷鏈物流系統,茂名市政府攜百億級羅非魚產業鏈亮相,汕尾市推出超百款健康預製菜品。珠海"漁農矩陣"集成種苗培育、智慧養殖、精深加工技術,青島展區則帶來海藻晶粉等海洋生物製品創新應用,展現從深藍到餐桌的完整產業圖譜。
以深圳國際金槍魚交易公司為樞紐,展會期間舉辦36場公開競價會,累計成交1900噸漁獲。魷魚、阿曼帶魚等十多個品類的成交價較往年提升15%-20%,其中莫三比克鰲蝦單筆最高溢價率達32%。廣東省遠洋漁業協會與大鏟灣港達成戰略合作,計劃投資建設國際金槍魚交易中心,目標將深圳打造為輻射亞太的水產貿易樞紐。
開幕式上,17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涵蓋冷鏈倉儲、精深加工、品牌運營等領域。深圳市海洋漁業局與參展企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海鮮直供基地",預計帶動年銷售額超50億元。多家遠洋捕撈企業宣布將東南亞捕撈季延長至全年,並擴大對歐洲市場的凍品出口。
這場漁業盛事不僅創造了單日最高10萬人次的觀展紀錄,更通過場景化體驗與數位化交易平台重塑行業生態。從金槍魚開魚秀到帝王蟹禮盒熱銷,從智慧養殖設備展示到跨境冷鏈物流合作,2025深圳國際漁業博覽會已超越傳統展會範疇,成為連結全球資源、推動產業升級的戰略平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力持續釋放和供應鏈體系完善,中國漁業正加速向科技化、品牌化與國際化方向邁進。
更多漁業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漁業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