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含最新行業統計與市場動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船舶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船舶行業持續復甦與綠色轉型背景下,中國資本市場迎來歷史性時刻。通過監管機構對併購重組政策的深化改革,國內兩大船舶製造巨頭完成戰略合併,形成資產規模超4000億元的新航母級上市公司。此次整合不僅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更推動全球船海裝備市場格局重構,成為觀察中國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樣本。
2025年數據顯示,中國船舶集團通過換股吸收合併中國重工(原獨立上市企業),形成總資產逾4000億元的"超級船舶航母"。根據2024年度財報估算,重組後公司營業收入將突破1300億元大關,手持訂單量與高端船型占比均居全球第一。此次整合標誌著我國船舶製造從分散競爭轉向協同創新的新階段,合併後的上市公司將統籌管理大連造船、武昌造船等核心資產,強化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雙燃料動力船等高附加值船舶的國際競爭力。
全球船舶工業正處於十年大周期上升階段。截至2025年6月底,手持訂單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8%,其中環保型船舶占比提升至37%(2024年同期為29%)。老舊船隊更新需求疊加碳排放新規實施,預計未來三年新造船市場容量將突破6000億美元。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船舶製造國,在LNG船領域已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45%,重組後的中國船舶集團更通過技術整合進一步鞏固這一優勢。
2025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合併前的兩家上市公司延續高增長態勢。中國船舶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8億—31億元(同比增長98%-119%),中國重工則達15億—18億元(同比增幅超180%)。通過業務協同優化,重組後公司有望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合併前重複建設的船用配套生產線將整合為4個專業化基地,預計年度節約生產成本約23億元。同時,研發資源集中調配使新一代智能船舶系統開發周期縮短至15個月。
2025年"新國九條"實施後,併購交易監管效率顯著提升,平均審核周期壓縮30%。中國船舶集團此次整合嚴格遵循新規要求,通過分期支付股份對價、簡化審批流程等機制,僅用14個月完成從預案披露到資產交割的全流程。當前滬市已落地6單千億級產業併購案例,其中船舶、新能源裝備等戰略性領域交易占比達58%。
此次中國船舶集團資產重組既是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典型案例,也是我國船舶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通過4000億元級資產整合形成的規模效應與技術協同,重組後的上市公司將在綠色船舶研發、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持續引領全球市場。隨著2025年國際海事組織(IMO)碳強度新規全面生效,中國船舶集團正以資本運作推動行業變革,為我國在全球船舶產業鏈中爭奪話語權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船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船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