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國人的生活消費水平逐漸提升,而浪費現象也隨之頻頻發生。據數據顯示,從2013年至2015年中,我國餐飲食物浪費每年約上千萬噸,相當於3000萬到5000萬人一年的口糧。儘管隨著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光碟行動」的展開,浪費現象大為改觀。但在一些地方,浪費現象仍然嚴重,隨著曾經風行的半份菜悄然消失,被明令禁止的餐飲最低消費捲土重來,有些機關單位食堂出現剩飯、剩菜浪費回潮跡象。
如今隨著春節的臨近,大吃大喝是肯定的,但要如何才能在歡慶佳節的同時不鋪張浪費、節約糧食呢?專家分析,要機關事業單位應帶頭節約,多管齊下懲治浪費。
記者日前在武漢市一些餐廳發現,服務員在點餐時會提醒顧客點菜份量差不多了,還常常主動幫忙把吃不完的飯菜打包。武漢市餐飲協會會長、小藍鯨餐飲集團董事長劉國梁說,幾年來,通過文明用餐引導、倡導「光碟行動」等舉措,目前「舌尖上的浪費」明顯減少。武漢市餐飲行業餐桌食物浪費率從4年前的15%下降至6%。更多餐飲行業數據可查閱2017-2022年中國特色餐飲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不過,也有一些地方出現浪費回潮現象。在海南省某機關食堂,記者在用餐高峰期看到,很多用餐者吃完飯後,餐盤裡還剩下不少肉和菜。服務員說,「一份午飯定額是13元,我們不提供用餐後打包,吃不完只能倒掉。」
在西安一家火鍋店內,記者看到,不少客人離席的餐桌上還留著很多沒吃完的飯菜。有些顧客甚至會在離席前,將所有剩餘的菜品一股腦煮進鍋里,稱這樣做是「為避免餐廳二次加工,再端給其他客人」。
這家火鍋店老闆邵紅說,雖然全社會都倡導「光碟行動」,但她感到浪費食物現象仍然很普遍。服務員常會提醒客人菜量適中就好,但因火鍋多數菜品價格較低,所以顧客點單普遍超過正常食量,「肉只吃了半盤,蔬菜基本沒動的情況很普遍。吃火鍋選擇打包的客人很少,食物浪費量非常大。」
記者採訪發現,目前,餐桌浪費現象回潮主要有以下原因:
——成本上漲半份菜消失。記者調查發現,一些餐廳曾力推的半份菜等已悄然消失。在海口市一家海景餐廳,之前曾宣傳推廣菜量減半、價格減半的半份菜,從2015年起就已從菜單上取消。
一些業內人士介紹,做半份菜的耗時、耗工與做整份菜相比並未減少太多,還得增加餐盤使用量與服務次數,因此很多餐館缺乏動力。
——作為「道德問題」缺乏約束。西安南郊的一家自助火鍋店老闆劉某說,他的餐廳曾執行過一段時間「浪費罰款」的規定,但後來因餐廳沒有處罰權,遭到監管部門警告而取消。
不少餐飲店負責人坦言,他們經常提醒顧客點餐「量力而食」,但多數顧客都會點比平時多的飯菜量。尤其是在自助餐廳,客人拿過多食物卻吃不完的現象非常普遍,餐廳缺乏對顧客浪費行為的有效約束手段,只能靠顧客自覺。「治理餐桌浪費現象,目前最缺乏的就是監管主體,導致浪費食物成了一個純粹的『道德問題』。」陝西省社科院研究員石英說。
——餐飲最低消費等頑疾復發。值得關注的是,餐飲行業設置最低消費額度的行為,不僅侵害消費者權益,也是造成食物浪費的一個重要原因。2014年10月,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出台的《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就明確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違規將面臨最高3萬元罰款。然而,餐廳設置最低消費現象屢禁不絕。
記者在北京、天津等地,多次遇到餐廳設置最低消費的情形。天津市一家湘菜館一個包廂最低消費800元,有4位顧客點完菜後,被要求點夠最低消費,顧客無奈繼續點菜。用餐結束時,桌上大部分餐盤中都有大量剩餘,有的菜幾乎沒動過。
——傳統陋習難改。在不少地方習俗中,餐桌上的菜如果被吃光,會顯得招待不周。因此,在婚喪嫁娶等大型聚餐活動中,浪費現象十分突出。海南省酒店與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剛說,婚宴中浪費現象特別嚴重,有時是菜品質量難以讓人滿意,但更多的是主人喜歡講排場,菜量遠大於可消費量。
不少專家說,機關事業單位食堂的飯菜浪費量很大,應帶頭厲行節約,對糧食浪費問題常抓不懈。
徐行認為,要充分發揮餐飲協會等行業組織的作用,通過協會督促、自我約束等方式,引導餐飲企業提供合理份量的飯菜。對於一些餐館設置最低消費等違規行為,應進一步簡化消費者舉報程序,加大查處處罰力度,減少為達到最低消費而造成的食物浪費。
陳剛說,海口市推行「光碟行動」兩年多時間,街道辦、工商、食藥監等部門一直很重視,也確實起到了效果。但「舌尖上的浪費」畢竟屬於個人行為,無法強制性約束,還需要在全社會繼續提倡文明用餐、杜絕浪費的風氣。
此外,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有些餐廳通過鼓勵方式倡導顧客節約糧食。有的飯店提醒剩餐者打包並免費提供餐盒,對於光碟或打包的顧客,還會獎勵優惠券或飲料。
西安的一家連鎖燒烤餐飲店從2013年起就通過現金抵扣的方式,鼓勵消費者打包或是光碟。現在,這家店已經形成了較好的消費氛圍,在店裡吃飯浪費的客人很少。
奢華浪費的吃飯方式是中國人講面子、講排場、體現熱情的表達方式。但是,現在中國已經過了勸人吃飯的年代,健康的生活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會慢慢成為主流,而杜絕中國式『剩宴』仍需每個人的反思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