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規模達4898萬台,同比增長3.1%。春節過後,彩電市場將進入新一輪新品發布春季檔周期,屆時中國彩電市場將回歸上升期。以下對彩電布局趨勢分析。
彩電布局趨勢分析,價格戰是中國彩電市場最大的困境,彩電快速發展的30年中,大規模價格戰超過20次,平均1.5年一次,價格戰如同「囚徒的困境」,消耗整體利益。彩電行業分析指出,2018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在複雜的環境下,增長動力不足,表現為量增額降。據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為2260萬台,同比增長3.6%。
目前國內彩電市場基本已經形成「本土品牌主導」的固定化大框架。彩電作為最成熟的家電品類,市場競爭激烈。由於近兩年面板價格不斷波動,更加劇了競爭程度,整體市場處於動盪之中。現從五大趨勢來分析彩電布局趨勢。
第一是大市場。未來五年中國消費市場還將帶來2.3萬億美元的增量,其中家電產品尤其是彩電是人們消費擴大和消費升級的主要領域,將迎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彩電布局趨勢分析,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加大消費升級,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以彩電為例,目前彩電平均12年換一台,已經無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和技術革新給消費者帶來的新體驗。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目前聯合眾多企業在聯合推廣汰舊換新工程,目標是平均7~8年換一台彩電,這樣國內每年就有將近7000多萬台的銷量,整個市場容量得到充分的釋放。如果通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相關技術的協同創新,使消費者使用電視和使用手機一樣方便好用,電視領域將釋放出更大市場空間。因此,接下來幾年,擴大消費和消費品質升級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機遇。更為重要的是,人們已經生活在一個視像化的時代,顯示無處不在,一個以視像為核心的新的經濟浪潮正在全球範圍內興起,這將是融合智能顯示、內容製作、運營服務、消費娛樂、網絡技術眾多行業門類的最大的市場。
第二是大變革。一方面,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已經來臨,顯示技術處於引爆點的前夜,柔性顯示、8K、虛擬現實、全息顯示、印刷顯示等呼之欲出,同時在此過程中智能顯示產業已經成為承載智能硬體、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和虛擬現實等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人類不僅生活在一個視像化時代,顯示無處不在,更重要的是顯示即服務,它將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商業架構及秩序,並將重組未來的經濟格局。彩電布局趨勢分析,所以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在六年前就提出「視像化」的理念,核心觀點認為未來會處在一個人機物信高度融合、海網雲協同發展的新階段。人是指每一個消費者,機是指設備,物是指物理世界,信是指信息空間,無論產業和消費者需求如何變化,未來格局必將朝著上述格局發展。
第三是大挑戰。彩電布局趨勢分析,國際貿易依舊比較低迷,產業技術變革加快,生態系統重構,勞動力的成本要素持續攀升,模式創新吃掉了技術創新的紅利,面板等核心固件漲價帶來成本壓力,以及內容監管政策和要求不斷產生變化,電視關注度和使用頻度下降,都對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
第四是大生態。隨著智能化和網絡化的融合發展,未來五年家用電器和設備要占到網際網路一半以上的流量,其中電視作為家庭娛樂和控制中心,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並吸引著眾多網際網路和相關內容企業參與到彩電行業發展中,這其中呈現出產品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互為因果、相互交織、相互促進的新特徵。彩電布局趨勢分析,在視像化和智能化的背景下,彩電未來的形態是什麼?我們認為:應該是一個開放式的顯示平台,根據用戶需要打造的深度智能的、具備感知能力的新的用戶界面和關係,是一個電視廠商與廣大用戶之間的一對一的、多對多的,滿足用戶「定製的、及時的、互動的、多元的、分享的」內容需求,並能夠提供網絡和雲服務的家庭娛樂和智能控制平台。隨著新技術的變化以及消費需求的升級,彩電本身的內涵和外延必將發生巨大的根本性的變化。
第五是大服務。在推進彩電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認識到產業必將有新的動能轉換。以前以產品技術驅動轉化為產品、應用、服務三位一體協同服務。彩電布局趨勢分析,消費者和產品的交互體驗已然成為各企業戰略布局的重要因素。這其中最重要的變化就是以用戶為中心,以家庭場景化為突破口,以人工智慧為引擎的智能顯示應用與服務,將是下一個藍海。
彩電布局趨勢分析,隨著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隊伍日漸壯大,市場消費重心偏移,產品品質成為主導消費的關鍵,廠商不得不調整產品結構,由滿足日常使用升級轉變為追求高端享受。縱觀整個行業,可以清楚的意識到,彩電市場將在下半年緩慢復甦。電視面板價格的穩定以及高端產品的激烈競爭讓小規模價格戰成為可能,而在大尺寸在成為主流尺寸的同時,小尺寸電視的市場需求仍不可忽略。
更多彩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彩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