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近十年以來的發展歷程,中國汽車市場年銷量已經從2000年的208.6萬輛增至2010年的1806.2萬輛,累計增幅7.7倍,年均增幅24.1%。乘用車是汽車市場的重要構成部分。近年來,我國乘用車市場總體規模持續擴大。2016 年,我國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 15.28%,達到 2,437.69 萬輛,2006年至2016年乘用車銷量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6.76%。自2009年以來,我國乘用車銷量已連續八年蟬聯世界第一。以下對乘用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據2017-2022年中國乘用車整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50.7萬輛,已經連續兩年保持全球第一。事實上,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發優勢早已凸顯。2014年,當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出迷茫、重裝上陣之時,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才剛開始拉開帷幕,豐田、大眾等車企紛紛主攻燃料電池車,印度、土耳其、泰國等新興市場則計劃出台扶持環保車的相關政策。
「先儲蓄後消費」是我國居民傳統的消費習慣,與歐美國家比較,我國居民對於貸款購車方式的接受程度還處於較低水平。隨著消費群體的年輕化,80 後、90 後逐漸進入汽車消費的高峰,他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理念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更易接受貸款購車方式,將進一步促進汽車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隨著居民消費觀念的持續轉變,我國汽車金融滲透率將持續提升。
隨著融資成本的下降,汽車金融的產品定價將更具市場競爭力。同時,由於汽車金融產品在資質要求、首付比例、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及利率設置等方面更為靈活,且審批速度更快,服務更為專業化,隨著產品價格競爭力的增強,汽車金融的產品競爭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由於二手車貸款單筆貸款金額小、操作成本高、車輛風險較高、二手車鑑定評估體系不夠健全等,長期以來,汽車金融的二手車金融業務占比較小。目前,部分汽車金融已在二手車消費金融領域積極布局,二手車金融產品首付款的降低以及未來汽車保有量的提高、換車周期的逐漸縮短、二手車鑑定評估體系的逐步完善等因素將有效促進二手車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該部分汽車金融公司有望率先獲益。
2016 年,《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汽車金融公司業務產品創新;允許汽車金融公司在向消費者提供購車貸款(或融資租賃)的同時,根據消費者意願提供附屬於所購車輛的附加產品融資。隨著我國汽車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從業經驗的積累以及相關法規的健全與完善,汽車消費金融產品線將不斷豐富,並有望沿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向下延伸。汽車消費金融各參與主體也將更加注重產品設計的市場適應性,設計出個性化消費金融產品,在貸款利率、貸款期限、首付款比例、擔保條件等方面更具靈活性,以適應不同層次客戶群體的多樣性需求。
近年來,我國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取得長足進步,現已建立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以統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並建成了全國集中統一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等。 「到 2020 年,社會信用基礎性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基本建立,以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基本建成,信用監管體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務市場體系比較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全面發揮作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市場和社會滿意度大幅提高。全社會誠信意識普遍增強,經濟社會發展信用環境明顯改善,經濟社會秩序顯著好轉」。未來我國徵信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完善,為汽車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汽車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環境關係密切,很大程度上我們可以認為未來汽車市場尤其是乘用車市場受收入水平影響較大。諸多社會歷史原因,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差異性較大,儘管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以結構調整與優化轉型為主,但部分區域在國家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大方針下,區域收入水平仍可期較快的增長速度和較大的發展空間,而這些地區將成為乘用車市場發展的重點關注區域。
在乘用車領域,中國品牌汽車實現量質齊飛。依靠不斷努力,中國品牌乘用車進一步縮小與外資品牌之間的差距,5年間將市場份額提升兩個百分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品牌建立先發優勢,攻堅克難、積累經驗,著力推進市場化。在智能互聯領域,中國品牌大步向前,賦予產品更智能、便捷的特性,形成一定的產業競爭力。
更多乘用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乘用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