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4年美國農業部公布的全球牛肉消費數據,我國人均牛肉消費5.2公斤,同世界其他國家平均水平8.6公斤相比還有3.4公斤差距。那麼我國肉牛養殖前景會是怎麼樣的呢?請聽筆者給您娓娓道來。
通過對肉牛養殖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就目前看來,近十年全國牛肉消費量一直在快速增長,而牛存欄量十年內基本沒有變化,牛肉市場缺口大,價格堅挺。國內的養殖企業根本就吞不了這個大蛋糕,也根本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國家從大的形勢可能還會增大進口量。我國現有牛存欄頭數1.38億頭,牛肉產量達到675.9萬噸,是世界第四大牛肉生產國。但牛肉人均產量只有4.3kg,低於世界平均9.8kg的水平,更低於一些牛肉主產國家的人均產量水平,因為生產效率的問題是短時間很難解決的,這是一個剛性的上漲,這種短缺將來會成為一種常態,因此消費潛力還是很大的。
2016年肉牛養殖前景總體看好,肉牛數量處於下降趨勢,而活肉牛及其產品價格一路攀升,活肉牛價格創歷史最高水平,高達13元/公斤~15元/公斤,繁殖一頭犢牛可以收入1500元以上,育肥肉牛6個月以上純利可達2000元~2600元。由於能繁母牛的基數在下降,育肥架子牛緊張,所以肉牛養殖市行情繼續看好。
肉牛市場上最為走俏的進口品種是西門塔爾。西門塔爾最主要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很快,一周歲體重可以達到550公斤左右,另外它的飼料轉化率高,深受養牛專業戶的青睞。專家說,今年我國肉牛市場上比較走俏的進口肉牛還有:夏洛來牛、安格斯牛、利木贊等;最為走俏的國內品種魯西黃牛,有較強的抗焦蟲病能力。魯西牛產肉性能良好。皮薄骨細,產肉率較高,一周歲體重可以達到500公斤左右,平均屠宰率62.2%,淨肉率52.0%。但有關專家指出,雖然這些進口品種具有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等優點,但只適合規模化、工廠化養殖。
通過對肉牛養殖前景的詳細分析得知同時,各地區也陸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進當地肉牛產業戰略轉型,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肉牛養殖業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生產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支撐能力逐漸加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日益凸顯,牛肉年產量長期位於世界前列。而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消費者對於牛肉的品質要求顯著提升,優質高檔牛肉產品在我國消費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以上就是筆者對肉牛養殖前景的詳細分析了。
更多肉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肉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