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的存在對市場的運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環境、政策等方面均利好量化私募下,我國私募基金行業平穩增長,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達24307家,以下是私募基金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私募基金行業分析指出,私募基金是指以非公開方式向特定投資者募集資金並以特定目標為投資對象的證券投資基金。私募基金是以大眾傳播以外的手段招募,發起人集合非公眾性多元主體的資金設立投資基金,進行證券投資。
私募基金的管理類型主要有:受託管理、顧問管理、自我管理這三大類,在這幾類管理的私募基金中,占比最大的是受託管理,其次是顧問管理,自我管理。私募基金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受託管理產品數量占比超過90%,這也充分說明了私募產品本質是屬於信託行為。
自2017年以來,「一行三會」加強了金融監管,短期內監管政策密集發布,一時掀起了監管風暴。在金融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自2017年底以來,先後發布《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問題解答(十四)》、《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私募基金行業自律管理的決定》、《嚴正聲明》等有關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的規定,大大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簡稱「管理人」)的准入門檻,不僅事前審批趨嚴,而且加強了事中、事後監管。
2018年,資管行業監管政策密集出台,對整個資管行業的未來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中《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運作管理規定》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公司場外期權業務監管的通知》等對私募投資和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了規定與調整,《私募投資基金備案須知》、《私募投資基金命名指引》等文件對私募備案、產品命名等方面進行了進一步規範。
2018年4月27日,「一行兩會一局」聯合發布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隨後落地多項配套細則。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立足國內資產管理行業的頂層設計,從文件直接要求以及金融機構行為傳導兩個渠道深度影響私募投資基金行業。私募投資基金在資金來源、業務模式、運營管理等方面都面臨著「不變則困」的重大挑戰。
私募基金行業政策及環境指出,在行業發展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一是從資金來源看,行業募資困難。雖來自企業、政府、養老金的資金有所增加,但來自銀行的資金明顯下降;二是稅收壓力較大,2018年9月6日和12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稅收政策未能有效落實。私募基金帶稅運營嚴重製約了投資積極性和創新資本金的形成。三是還存在部分劣質私募機構占用監管與自律資源,損害行業正面形象,影響行業社會聲譽。
下一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將在加強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完善私募基金登記備案工作。市場准入方面,嚴格實行「扶優限劣」,提高自律規則標準,加強與地方金融監管和登記部門的協調合作,按照《市場准入負面清單(2019年版)》精神要求,打破隱性壁壘,為行業營造統一、公平、可預期的展業環境。
截至2019年5月底,已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24307家,並比2019年4月減少81家;並且截至2019年6月18日,中基協已將703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中基協通過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嚴准入以及失聯清理措施,控制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並通過自查、自律的管理規則,逐步規範存量私募管理人。並且,不少已無持續在管產品的管理人亦有接到協會電話,要求該管理人主動註銷管理人登記,以上便是私募基金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私募基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私募基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