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加深,老年人的剛性養老需求日益凸顯,龐大老年群體可預期的消費潛力成為社會共識。但當前的養老消費市場與健康、旅遊、教育、文化等消費相比,落地的規模效應與普遍預期有較大距離,養老消費市場仍未從根本上打通。
作為拉動內需、擴大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養老服務消費再迎一攬子新政。記者9月23日從民政部獲悉,近日,經國務院同意,民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共提出6個方面共17條措施,推動解決當前存在的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養老服務消費政策不健全、營商和消費環境有待改善等突出問題,更好地滿足廣大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實施意見》要求,全方位優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促進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有效拓展農村養老服務。
此外,在加強養老服務消費支撐保障方面,實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行動計劃,指導、督促和檢查各地確保新建住宅小區配套養老服務設施,老舊小區通過政府回購、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足養老設施,到2022年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
在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方面,支持養老服務與文化、旅遊、餐飲、體育、家政、教育、養生、健康、金融、地產等行業融合發展;加快網際網路與養老服務的深度融合,為老年人提供「點菜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打造多層次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創造養老服務的新業態、新模式。
國際市場上老年用品達到6萬多種,而國內市場卻只有2000多種。不只品種數量少,適老產品及服務的質量水平也難如人意。中消協前不久公布的2018年70個城市消費者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以年齡劃分消費人群,在從「40後」到「00後」的7個代際中,滿意度得分最低的為「40後」。他們對「消費供給」和「消費維權」兩方面最不滿意,顯示出老年人消費市場的供給不足,以及老年消費市場的維權困難。而一位老年產業研究專家也曾用「六無」來形容目前老年產品發展的現狀——無權威行業標準、無專業行業分類、無知名品牌、無規模化生產基地、無成型商業渠道、無專業交易市場。
由此可見,在適老產品和服務上,我國尚未達到老年群體對市場的合理消費預期。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社會對老年人群體及適應其消費的市場關注度不夠。當前,越來越多的經濟學人士開始認識到,老齡化人口不但不是問題,還是擴大勞動力、消費和生產市場的新經濟增長資源。時下很火的「銀髮經濟」或「銀色經濟」概念,就是在發現老齡人口積極社會價值後提出的。而隨著對「銀髮經濟」研究的不斷深入,解決老齡化問題的方案也會越來越多。
就老齡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不足及供需失衡問題而言,解決辦法其實並不難找。一方面,老齡產業發展處於初創階段,亟需建立政策制度體系,以需求為導向,聚焦重點消費品和旅遊、健康、家政等服務消費,培育老齡產業重點領域;另一方面,相關企業應針對老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差異性和多樣性,準確市場定位和精準市場細分,開發設計多樣化、個性化、人性化的老齡用品和服務。
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都關注老年群體,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理性健康的消費新理念,推動老年人消費轉型升級,「銀髮經濟」就會釋放出巨大活力,成為調結構、惠民生、促升級、擴就業的重要力量。
本世紀前3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空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龐大的市場需求足以支撐起一個產業,只要遵循發展規律,明確調整發展戰略路徑,養老服務產業將成為引領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著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以下對養老服務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2017-2022年中國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表明,到2020年,商業養老保險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障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促進者、金融安全和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持者。
第一,建立政府扶持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的體制機制。推動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發揮扶持引導作用。如給公辦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撥付一定的事業費;投入部分財政資金用作健康養老服務項目的啟動資金;對健康養老服務業進行整體規劃;對社會資本進入健康養老服務業給予政策扶持(如土地價格優惠、減免稅收,補貼非營利性健康養老服務機構等等);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健康養老服務業點多面廣,產業鏈長,投資規模大,要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如動員資本雄厚的銀行、保險企業投資創辦健康養老服務機構,拓展健康保險、養老保險業務;動員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投資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鼓勵城鄉個人以股份合作形式創辦一些小型的健康養老機構。
第二,實行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運作模式。社會化是指健康養老的服務範圍必須社會全覆蓋,服務對象包括全體社會成員,健康養老機構對服務對象應一視同仁;專業化是指健康養老服務的從業人員應專業化,能夠為服務對象提供規範專業的醫療、康復、護理服務,這有利於提高健康養老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市場化是健康養老機構根據自身的服務質量和運營成本,對服務對象收取合理的費用,這有利於調動健康養老機構投資者、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健康養老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加快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當前,我區在健康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上嚴重滯後,數量少、規模小的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根本不能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養老需求。因此必須加快老年醫院、康復中心、護理院、養老院、老年公寓的機構建設,併購置必要的醫療儀器、康復設備、運動場地、健身器材。今年,我區將投資104億元,建設36個健康養老服務工程,將大大提升全區健康養老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第四,加大健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健康養老服務人才缺乏和素質偏低是制約廣西健康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又一因素。為改變老人們高高興興去養老院垂頭喪氣回到家的狀況,必須加大健康養老服務人才的培養,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第五,打造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鏈,創立健康養老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健康養老服務涉及老年人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與醫藥、康復、護理、保健用品、保健食品、養老保險、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產業休戚相關。如果將健康養老服務打造成上下游產業互動、相關產業互補的產業鏈,將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廣西在打造健康養老服務產業鏈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比如可利用傳統的壯醫壯藥特色和藥材資源豐富的條件,做大做強醫藥產業;利用廣西污染少、水質好、盛產水果和無公害蔬菜優勢,大力發展保健食品產業;利用首府各大醫院名醫薈萃的人才優勢和南寧良好生態優勢,在南寧興建集醫療服務、教學培訓、醫學科研、康復護理為一體的大型健康服務中心;充分發揮我區生態、環境、氣候等天然優勢,深度挖掘東巴鳳、桂林、北部灣區域的優勢資源,創立健康養老服務綜合改革實驗區,吸引國內外老年人來廣西定居養老。
從整體上看,當前的老年人大多是低收入群體。原因在於這些老年人都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低工資」承受者,多年來沒有多少積蓄。經濟體制改革以來,工資水平雖有增長,但物價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而養老金體系的不完善,使得養老金的社會平均工資替代率從當初的77%下降到當前的45%。
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時期,改善供給是關鍵,如何把過剩的產能轉向生產社會亟須的產品,老齡化社會正為其提供了機遇。目前我國有2.2億老人,預計要逐步增長到4億,4億人口的大市場為不同的行業發展都提供了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