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行業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25年,養老服務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與挑戰。安徽影視頻道《養老第一線》欄目作為安徽首個全媒體播出的養老服務電視欄目,自2022年9月28日開播以來,積極探索養老服務領域的傳播與發展路徑,為養老服務行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與啟示。本文將從欄目創辦背景、實踐成果、面臨問題及反思破解等方面,深入分析《養老第一線》欄目的發展軌跡,以期為養老服務行業的媒體傳播與發展提供參考。
(一)時代背景與需求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養老服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35280人,占13.50%。安徽省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8.79%,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5.01%,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與快速的老齡化進程,對社會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也為養老服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傳統且影響力廣泛的傳播渠道,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如信息獲取、社交互動、個人身份認同和娛樂放鬆等。同時,隨著老年群體消費能力與意願的提升,養老服務市場不斷壯大,形成了龐大的「銀髮經濟」,為養老服務欄目的創辦提供了時代背景與市場需求。
(二)頻道特性與優勢
安徽影視頻道擁有《馬瀅看電影》《大話娛樂》《我愛飯米粒》等品牌欄目,觀眾基礎良好,是全省最受歡迎的地面頻道之一。其收視群體以中老年觀眾為主,全省55歲以上觀眾占比56.7%,省會合肥市55歲以上觀眾占比62.1%(2022年),與養老服務對象高度契合。創辦養老服務欄目不僅能夠滿足頻道觀眾的需求,還能進一步增強中老年觀眾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提升頻道的市場競爭力與社會影響力。
(三)市場調研與需求
養老服務行業分析指出在欄目開辦前的調研中發現,養老產業的傳播需求大且必要性強。目前我國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要形成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局面,養老觀念的宣傳引導不可或缺。電視媒體具有較強的議程設置能力,能夠提升公眾對養老問題的認知,引導社會對養老模式及政策的討論。同時,隨著養老產業的發展,養老政策需要大力宣傳,養老服務市場也需要更多的信息溝通與連結。養老機構和企業需要提升知名度、美譽度與可信度,而群眾面對眾多養老服務和產品,也需要權威、公信的媒體為其提供信息支持,幫助其做出選擇。
《養老第一線》作為周播欄目,雖體量不大,但收穫頗豐。欄目開播後得到各界熱烈響應,安徽省民政廳養老服務發展中心成為聯合主辦方,省委政法委相關部門合作推出「養老反詐在行動」系列專題,省教育廳職業與成人教育處也在欄目開闢專欄,面向全省徵集短視頻,展示老有所學成果。2023年,安徽首次成立全省養老協會,欄目代表成為協會會員,與全省養老服務企業建立緊密聯繫。
在新媒體傳播方面,欄目除開設抖音號、視頻號外,還入駐學習強國平台,合肥公交移動電視也引入欄目視頻,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傳播渠道。欄目還搭建了全省民政養老服務系統和全省老年大學兩個微信通訊群,並開設了多個垂直、實用的版塊,如「夕陽紅·舌尖上的幸福」「探養老」「全省養老機構招工公益發布專欄」等,迅速融入養老服務行業,建立傳播優勢,擴大傳播影響。
在老年人群層面,欄目也獲得強烈反響。社會支持理論認為,個體的社會網絡是其應對生活壓力和挑戰的重要資源。《養老第一線》向老年人傳遞社會關懷與理解,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的新窗口,幫助老年人建立積極自我認同,增強自信心與社會參與感。老年觀眾反饋積極,表示通過欄目感受到社會關注,希望傳遞積極生活態度。
儘管《養老第一線》在社會效益方面表現突出,但在經濟效益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錯位」。
(一)功能訴求錯位
社會交換理論為理解養老企業與電視媒體合作關係提供框架。養老企業宣傳訴求在於實現目標群體的到達率和轉化率,要求宣傳策略精準有效。然而,電視媒體受新媒體衝擊,在宣傳精準度和有效性方面面臨挑戰,更多強調品牌賦值、公信力背書等,與養老企業需求存在明顯錯位,導致經營局面難以打開。
(二)資金需求錯位
養老行業雖被視為「朝陽產業」,但養老機構面臨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利潤率低和運營挑戰大的現實困境,導致養老企業在宣傳和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相對有限且碎片化。而電視媒體傳統上高投入、重資產的運營模式,決定其經營上的「大胃口」和高目標,與養老企業的資金需求錯位,致使合作雙方面臨較高交易成本,難以匹配。
(三)運營模式錯位
傳統電視廣告經營下滑,政務資源成為電視媒體突破經營困境的重要方向。《養老第一線》涉及養老服務領域,民政部門本應是欄目經營的重要支撐,但實際中,民政部門常規宣傳工作主要依託線下渠道,在傳統電視媒體上付費宣傳的必要性有待論證。這導致欄目在經營上面臨困境,進而影響內容生產,如選題範圍受限、精品創作受限、人員積極性調動受限等。
面對上述挑戰,養老服務欄目需進行深入反思與創新,以適應數位化時代的需求,實現內容與市場的深度融合。
(一)定位反思與調整
《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強調推動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做大做強網絡平台,占領新興傳播陣地。然而,《養老第一線》雖立足全媒體播出,但本質上仍以大屏為主,小屏內容生產及帳號建設與大屏存在根本區別。從2024年7月開始,欄目全面向新媒體短視頻轉型,以小屏為先、為重,目標是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及商業價值的媒體帳號。但如何制定出真正符合市場要求的打法,仍需進一步探討。
(二)內容反思與優化
對於小屏帳號,垂直深耕是基本要求,而大屏內容設計相對粗獷。《養老第一線》雖選擇養老賽道,但內容仍呈現「萬花筒」式報導拼接,在有限的節目時長下難以形成足夠的收視影響,缺乏細分領域沉澱,沒有精準用戶和黏性,導致市場競爭力不強。調整定位後,欄目在內容上進行新的設計,如聚焦活力老人、打造「康養」基地探店系列等,但新的內容設計是否能經受市場檢驗,以及團隊如何適應新媒體平台的傳播特性,仍需在實踐中不斷磨合。
(三)傳播創新與拓展
在數位化時代,電視媒體的傳播力正經歷深刻變革。《養老第一線》需創新傳播策略,跳出電視螢幕的局限,強化宣傳力度。目前,欄目已實現在社交媒體、視頻平台、城市公交等多渠道的內容發布,有效提升了受眾到達率和欄目可見度。未來,欄目將重點拓展與社區、養老機構等合作,通過精心策劃線下推廣活動,與受眾建立更緊密聯繫,這不僅是欄目的自我宣傳,也是欄目價值的新賦能。
(四)經營模式創新與突破
大屏傳統經營模式面臨重重困難,但仍有發展空間。隨著欄目影響力擴大,傳統廣告生存空間也相對增長。內容生產需要創新,欄目經營同樣需要創新。市場需求千姿百態,找到合適的商業模式,找准合作契機,是破局關鍵。例如,與社區中心、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共同舉辦活動,提供定製化服務,既能提升欄目社區影響力,也能為受眾帶來實際價值,受到養老機構和相關企業的喜愛與認可。此外,還可嘗試更多跨界合作,眾多行業如醫療、旅遊、教育、金融等都有面向老年人群的業務板塊,欄目與之合作,開發綜合性養老服務解決方案,以產品合作代替單純廣告宣傳,可開拓更廣闊市場。
總結
《養老第一線》作為安徽首個全媒體播出的養老服務電視欄目,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但也面臨著經濟效益提升的挑戰。通過對其創辦背景、實踐成果、困境挑戰以及反思創新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養老服務欄目的發展需要在定位、內容、傳播和經營模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調整與創新。在數位化時代背景下,只有不斷適應市場變化,滿足老年人群體和社會對養老服務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找到新的立足點和增長動力,為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媒體支持與推動。
更多養老服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服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