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油氣勘探行業分析報告 >> 中國油氣勘探開發分析:從規模轉向效益

中國油氣勘探開發分析:從規模轉向效益

2017-01-11 15:41:07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油氣勘探效益是指單位勘探投入下所獲取的勘探收益。在經濟學中,收益一般指的是經濟收入。但由於油氣勘探的中心任務是提交探明儲量,而且在國外,石油儲量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可以進行買賣,探明儲量可以很容易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收入,所以可以把探明儲量作為油氣勘探的直接收益。

  1月7日,東北地區氣溫普遍降至零下10攝氏度,全面封凍的遼河油田百里油區進入了勘探「黃金季」,鑽機轟鳴聲振奮了在冰天雪地里戰鬥的石油人。與往年不同,遼河油田今冬勘探工作提出要用「放大鏡」和「顯微鏡」尋找效益儲量,重點加大市場價格高的稀油、高凝油儲量勘探力度。

  不僅是遼河油田,面對油價持續低迷和資源品質不斷下降,各大油氣田紛紛轉變觀念,從規模儲量轉向規模效益儲量,產量高、品質好、埋藏淺成為評價勘探效益的關鍵。

中國油氣勘探開發分析:從規模轉向效益

  「量」與「質」孰輕孰重?

  2016年,油氣勘探開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從外部環境看,國內外經濟下行趨勢仍在持續,供需關係發生變化,低油價已成新常態,安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等;從自身發展看,資源品質劣質化愈發嚴重,有效動用難度加大,成本也越來越高……在此情況下,效益勘探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中國石油國內油氣勘探開發業務直面挑戰、主動作為、提質升級的基石。

  「以前為滿足油田穩產上產需要,油氣勘探更注重規模,低油價讓我們釐清了效益認識。」一位有著30多年工齡的地質工作者說。

  近日,西部某油田某區塊布局了一口勘探井,所有參與人員都焦急等待公布數據。「新井試油日產量10噸,但滲透率太低,可能不具有商業價值。」雖然找到了油,但勘探人員心情並不太好,因為他們沒有找到效益最好的「甜點區」。

  「大部分油田儲量是地質儲量,以現在油價水平不僅沒有效益反而會越干越虧。」吉林油田勘探部副經理趙占銀說,「效益勘探就是讓我們用有限的資金投入,優先找產量高、有規模、可動用、可升級的儲量。」

  長期以來,遼河油田以稠油開發為主。面對低油價帶來的市場壓力,遼河油田提高對「質」的要求,實施「效益勘探為中心」的找油策略,提出「突出稀油和高凝油、突出中淺層、突出新層系和新領域」的工作思路。2016年,遼河油田新增三級儲量區塊以中淺層稀油、高凝油油藏為主,可升級、可動用性強,有3個區塊將在2017年投入開發。

  「質」的重要程度不斷提升,但仍然需要有足夠的「量」做保障。「當前,我們首要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沒有足夠的儲量規模,特別是經濟可采儲量,油田上產穩產持續發展基礎不牢。」大港油田總經理趙賢正說。

  特別是在天然氣勘探上,規模增儲成為西南油氣田、塔里木油田等企業效益勘探的核心。青海油田緊緊釘住柴達木盆地阿爾金山前牛中、東坪天然氣勘探的廣闊前景,牛10井在侏羅系上部喜獲高產天然氣,勘探取得新進展。塔里木油田在庫車、塔北和塔中「三個陣地」多點開花,克深北部預探取得重大發現,塔中潛山天然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

  低效無效儲量能否變成有效高效儲量?

  當前油價水平下,不具有開採價值的儲量,是否就是沒有價值的「雞肋」?現有技術無法動用的儲量,是否就是撬不動的「鐵板」?

  答案是否定的,最有力的佐證就是長慶油田。

  長慶油田開發的是世界上罕見的「三低」(低滲、低壓、低豐度)油氣田,儲層堅硬緻密,俗稱「磨刀石」。曾被國際知名諮詢機構判為「邊際油田」,意味著沒有商業開發價值。

  面對「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困境,長慶不斷挑戰極限,自主創新一系列特低滲緻密油氣成藏理論和勘探開發主體技術,成功解放了以前國內難以發現和無法動用的非常規低品位油氣資源。在國際油價持續低迷、油氣生產普遍虧損的情況下,長慶油田能連續4年穩產5000萬噸,科技力量功不可沒。

  隨著國內油氣資源稟賦持續變差,勘探開發難度不斷加大,技術不僅是解決眼前生產實際問題的抓手,更是油田實現質量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資源有限,創新無限。越是在困難時期,越需要依靠科技力量突破發展困境。「當前,中國石油油氣勘探領域呈現新常態——油價持續低迷、外部環境日益複雜、大油氣田發現難度加大。創新是破解新常態束縛的唯一選擇。」青海油田副總經理張道偉表示。

  2016年,一批新技術應用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為勘探工作提質增效提供了重要保障。各油田積極探索鑽井提速提質、降本措施,庫車、川西等地區鑽井提速成果顯著。青海油田採用「兩寬一高」、低頻震源等採集技術,三維資料品質大幅提高。華北油田採用遠探測聲波與常規測井成果綜合評價潛山裂縫儲層,優選出裂縫發育厚度大、空間延伸距離遠的兩個井段作為試油井段,有效提升探井綜合成功率。新疆油田針對瑪湖地區地層壓力系統複雜、礫岩層鑽井速度慢等特點,開展一體化提速攻關,形成礫岩優快鑽井配套技術,多口井獲高產工業油流。

  任何事物都是發展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油氣儲量亦是如此。新的地質理論和知識不斷湧現,新的地質資料不斷增加,新的工程技術在不斷發展,對地下情況的認識程度在逐漸提高,各方面解決地質問題的能力在不斷增強。因此,如何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重新認識自我、重新認識地下、重新認識工程技術的潛力,將是勘探工作能否取得新突破的關鍵。

  成本與效益如何平衡?

  成本與效益,如同天平兩端的砝碼,此升彼降。低油價打破了成本與效益之間的平衡,迫使企業不得不通過各種措施降低成本支出,防止效益持續下滑。

  對抗資源劣質化下的高成本低產量,贏得效益就像從低產井裡撈油一樣困難。儘管各有各的難,但各油田都在效益產量的指揮棒下,根據自己的企業實際、資源特點、生產現狀等,想方設法降本增效。

  長慶油田通過優化井身結構和完井方案等措施,節約套管4萬米,減少無效進尺3萬米。冀東油田全面推行鑽井總承包,提高鑽井效率,優化井身結構,減少套管用量,縮減成本費用。遼河油田充分挖掘地震老資料,強化老井複查,大大降低了資源發現成本。西南油氣田在方案設計中始終貫穿地面與地下、技術與經濟、地質與工程、質量與安全環保、風險與成本相結合理念,預計今年探井綜合成本較去年下降9.7%。大慶油田通過統一地震技術方案,減少重複區施工,綜合節約成本超過5000萬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資源劣質化背景下,2016年探井成功率53%,保持較高水平,油氣發現成本好於預期目標。

  成績令人振奮,但油氣勘探開發有其特殊性,能簡單地套在產量、成本和效益的經濟公式里嗎?是否要為了保證探井成功率,放棄高風險探井?

  油氣勘探的複雜性和風險性,讓這些問題的答案不會如算術那麼簡單。沒有足夠的儲量,油田上產穩產持續發展基礎不牢。過低的探井成功率,也會制約找油成本的控制,低油價下更是難保效益。二者的平衡猶如走鋼絲,既考驗膽量又考驗技術。面對不同的地質、資源品質等客觀條件,每一家油田、每一個區塊、每一口井的答案都各不相同。歸根到底,成本與效益的平衡問題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從客觀規律出發。

  面對當前不利外部形勢,效益勘探不僅需要降成本的智慧,而且要有大膽探索的勇氣,遵循油氣勘探規律和市場經濟規律,為油田可持續發展積蓄力量。

  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自1959年發現了大慶油田後,在以後的幾十年裡,油氣勘探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陸續發現了渤海灣、塔里木、吐哈等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更多油氣勘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氣勘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