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在付費會員/音樂包的月均消費額為13-20元。與國外在線音樂的發展不同,我國在線音樂行業天然面臨著盈利難的問題。以下對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分析。
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規模為85億元。2017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達到5.8億人,增長率達到18%,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推廣和普及,手機網民數量持續增長,在線音樂行業分析預計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將進一步增長,2018年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將達到6.7億人。
2014-2018年中國在線音樂用戶規模及增長率走勢
目前有11家在線音樂類APP月活躍用戶數已逾千萬,在線音樂已成為一個用戶規模龐大的市場。這幾年,每個人的手機里都會下載個把播放軟體,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成為更多人唯一的那個播放器,幾乎是每一家平台苦苦奮鬥的目標。
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三大音樂平台助力騰訊音樂鞏固龍頭地位。QQ音樂背靠騰訊,具有內容優質、產品全面、版權豐富等優勢,並從「聽看玩唱」音樂四大維度提供全方位的音樂體驗。中國音樂集團起源於2012年成立的海洋音樂,此後通過整合音樂平台酷狗、酷我、電視音樂服務商彩虹、老牌版權代理商源泉等,成立中國音樂集團,在大量獨家版權資源的基礎上積累了穩定流量和優質口碑。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分析,2016年7月,騰訊旗下QQ音樂與中國音樂集團合併,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新集團憑藉環球、索尼、華納三大唱片資源以及QQ、酷狗、酷我三大音樂平台,占據絕對的市場份額。2017年,騰訊音樂下載量市場份額為65.2%,QQ音樂用戶滲透率為69.9%,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同時,QQ音樂、酷我、酷狗平台盈利模式豐富,包括付費音樂包及會員業務、數字專輯售賣模式、在線分銷;與電信運營商合作推出音樂流量包服務、營銷推廣及在線營銷業務、遊戲聯運、直播間打賞分成、硬體及周邊衍生、票務及在線演藝O2O。
阿里音樂是阿里文娛戰略的重要布局。2015年3月,阿里音樂將收購的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合併成立阿里音樂。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分析,經過戰略整合,蝦米音樂專注音樂播放服務,而天天動聽改版為阿里星球並回歸粉絲運營社區。版權方面,阿里音樂既擁有滾石、華研、寰亞、S.M.、BMG等國內外優質資源;同時,聚焦獨立音樂領域,與獨立數字版權代理機構Merlin在版權營運、內容宣發等方面開展戰略合作。2018年3月,阿里全資收購票務平台大麥網,與阿里音樂實現業務聯通,形成藝人、票務、粉絲三方聯動的運營模式。
網易雲音樂以「音樂社交」為特色,主打發現和分享。網易雲音樂現已擁有超過四億用戶,作為音樂發現平台,UGC歌單在創造優質內容的同時打破了以歌手、專輯為標籤的傳統分類方式,形成基於情感、樂器、語種、風景等為主線的個性化歌單;作為音樂分享平台,轉發、關注、評論等互動功能強化了網易雲音樂的社區屬性,增強用戶粘性。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分析,2017年12月,網易雲音樂MAU同比增速為43.1%,月活躍用戶增速位居行業首位。
依託百度與太合,布局「耳朵經濟帶」。百度音樂源於百度旗下音樂平台ting;2012年9月,百度ting正式更名百度音樂;2015年12月,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合併。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分析,在百度大數據技術和流量入口的雙重支持下,結合太合音樂的版權、演藝等資源,百度音樂於2016年10月提出從「播放器工具」到「多功能平台」,再到人格化、場景化、智能化的「音樂伴侶」的「三步走」發展戰略,打造「耳朵經濟帶」,實現內容、技術與用戶的深度交融。
在線音樂行業競爭分析,在版權正規化的大背景下,互相授權、互通和共享是行業內的主流趨勢;在版權共享及各家音樂資源趨同的情況下,在線音樂企業未來很難通過獨占版權資源建立行業競爭壁壘,只有基於現有內容資源進行精細化運作及個性化服務提供,進行差異化定位,才是未來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更多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在線音樂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