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蔬菜生產和消費的第一大國,目前蔬菜生產已經成為我國種植業中僅次於糧食的第二大農作物。近年來,我國蔬菜產量保持穩定的增長態勢。下面進行蔬菜行業統計數據分析。
2018年,中國蔬菜的總體供應量充足,消費者需求穩步增長,蔬菜供過於求與局部不足並存但均衡度良好。另外,隨著中國農村振興戰略的不斷開展,蔬菜產業已經成為了農村地區的支柱產業。蔬菜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蔬菜行業分析表示,我國居民消費者收入水平的增長,同樣也刺激了我國蔬菜需求向高品質、產品豐富性方面發展,有利於我國蔬菜行業的整體提升。2018 年我國蔬菜生產規模穩定增長,市場供應充足。
我國蔬菜播種面積和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首位。據農業農村部種植業司統計,2008~2017年我國蔬菜播種面積從 1787.62 萬 hm2(2.68 億畝)上升到 2316.32 萬 hm2(3.47 億畝),年均增速2.9%。
我國蔬菜生產優勢區域包括華南與西南熱區冬春蔬菜、長江流域冬春蔬菜、黃土高原夏秋蔬菜、雲貴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緯度夏秋蔬菜、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等,生產逐漸向六大傳統優勢區域集中;
蔬菜生產的安全性、生態性、標準化、規模化、設施化、集約化和品牌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生產能力進一步增強。據預測,未來10年我國蔬菜面積趨於穩定,產量增長逐步趨緩,蔬菜生產在一段時期內將保持平衡寬鬆狀態。
海關總署對我國蔬菜進口來源國的進口統計數據顯示,可見印度、美國、越南、日本、泰國、智利、紐西蘭、土耳其、丹麥和印度尼西亞是我國蔬菜的十大進口來源國。
2019年我國從印度進口的蔬菜量最多達到16.08萬噸,進口額最大為3.07億美元。從進口蔬菜的單價看,從智力和日本進口的蔬菜單價均較高分別為12.5萬美元/噸和5.14萬美元/噸。
從我國蔬菜的出口消費國看,日本、中國香港、越南、韓國、馬來西亞、美國、泰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和荷蘭是我國蔬菜的十大出口消費國。
2019年我國出口日本的蔬菜量最多達到148.28萬噸,出口額最大為22.25億美元,占我國蔬菜出口總額的14.36%。但是從蔬菜出口的單價看,從出口到中國香港地區的蔬菜單價最高超過2000美元/噸,為2216.74美元/噸,其餘地區蔬菜出口單價均低於2000美元/噸。以上便是蔬菜行業統計數據分析的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