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迅猛發展,這一領域正成為大國競爭的新焦點。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航天不僅推動了技術革新,也為區域經濟注入新動能。近日,以「滬聚星火擎動寰宇」為主題的商業火箭創新鏈供應鏈對接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標誌著上海在商業航天領域的布局邁出重要一步。未來,中小企業將更深度參與整箭研製,成為推動航天產業生態化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航天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為加速商業航天產業的集聚與升級,上海市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關於加快培育商業航天先進位造業集群的若干措施》。該文件明確提出,到2027年,上海商業航天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左右,實現商業火箭年產100發、商業衛星年產1000顆的能力。這一目標的設定,不僅體現了上海在商業航天領域的雄心,也為相關企業提供了明確的發展方向。
在商業航天的快速發展中,可重複使用技術被視為關鍵突破口。目前,行業正加速攻關這一技術,以打造低成本、高可靠的重複使用火箭。通過引入汽車、船舶、電子等領域的成熟經驗,並結合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商業航天的航班化和產業化發展將迎來新契機。與此同時,構建「企業出題、院所攻關、產業驗證」的協同機制,將推動技術攻關與產業升級同步進行。
在商業航天產業的生態構建中,中小企業的作用日益凸顯。未來,行業龍頭將發揮「鏈主」作用,組建「火箭+」創新聯合體,推動跨界融合。中小企業將在箭體輕量化、控制智能化等領域深度參與整箭研製,成為創新聯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有助於提升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能力,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
上海近年來聚焦「航天強國」戰略任務,推動形成以大企業為鏈主、中小企業為支撐的多層次產業生態。通過構建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的梯度培育體系,上海正加速推進大中小企業的融通發展。未來,相關機構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推動合作從「對接」走向「落地」,從「鏈條」拓展為「生態」。
在此次商業火箭創新鏈供應鏈對接大會上,火箭企業集中發布了技術和採購需求,與上下游企業進行了精準對接。來自結構材料、飛控電氣、仿真試驗、智能製造、信息化系統等方向的專精特新企業代表,與火箭公司就應用場景、合作模式等展開深入洽談,達成了多項初步合作意向。這種鏈企對接的模式,有效打通了產業鏈的關鍵環節,為商業航天產業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總結
商業航天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上海通過政策支持、技術攻關、生態構建等多措並舉,加速布局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隨著可重複使用技術的突破、中小企業的深度參與以及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推進,上海有望成為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的重要高地。這一進程不僅將推動區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騰飛注入強勁動力。
更多航天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天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