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美國以所謂的「對等關稅」為由,大幅提升我國輸美商品關稅,給外貿企業帶來巨大壓力。面對這一挑戰,我國金融機構積極行動,通過加大信貸支持、完善匯率避險服務等措施,幫助外貿企業渡過難關,推動外貿穩量提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為應對外貿企業的資金壓力,多家銀行機構成立專班,深入企業調研,摸查金融需求,並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例如,江蘇的友通紡織有限公司在中信銀行申請到一筆600萬元的「科貸通」,利率低至2.6%。這筆資金幫助企業升級設備、研發新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企業負責人表示,低息貸款為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供了資金支持,使其更有底氣應對關稅變化。
農業銀行也積極落實無還本續貸政策,對暫時經營困難但具備發展潛力的中小微外貿企業加大支持力度。湖南邵陽美莎發製品有限公司在農行的幫助下,僅用5個工作日就完成了300萬元貸款的續貸審批,極大緩解了資金壓力。截至3月末,農業銀行累計走訪外貿企業2.79萬戶,為1.72萬戶外貿企業發放貸款1312億元。
隨著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外貿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面臨的匯率風險日益凸顯。為幫助企業應對這一挑戰,多家銀行創新匯率避險產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例如,華南某科技公司通過光大銀行設計的「風險逆轉期權遠期購匯結構」服務方案,有效規避了匯率波動風險,同時減少了資金占用,減輕了運營壓力。
廈門國際銀行則為符合條件的企業免交外匯衍生品保證金,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例如,廈門某外貿企業在銀行的幫助下,通過低成本外幣融資和外匯衍生品鎖定匯率風險,順利完成了跨境採購,同時降低了採購成本。此外,銀行還通過提供匯率避險材料、開展培訓等方式,幫助企業搭建匯率風險管理策略。
國家層面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外貿企業應對挑戰。央行明確表示,將精準加力穩外貿,指導金融機構對暫時遇到困難但產品有競爭力的中小企業不抽貸、不斷貸,保障合理融資需求。同時,政策性金融機構或將設立定向支持外貿企業的金融工具,進一步強化對企業的金融支持。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貨物貿易項下人民幣跨境收支占比和企業外匯套期保值比率均有所提升,表明企業應對匯率波動的能力增強,市場預期和交易更趨理性有序。
在當前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下,我國金融機構通過加大信貸支持、完善匯率避險服務等多措並舉,為外貿企業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保障。這不僅幫助企業應對關稅挑戰,也推動了外貿穩量提質,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未來,隨著政策支持與市場機制的進一步結合,外貿企業將更有信心在國際市場中站穩腳跟。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