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排在世界前三,債券市場的蓬勃發展促使著其向國際敞開大門。國內經濟基本面企穩不利於債市,國際上美聯儲加息預期再次升溫,則無異於雪上加霜。3月1日,伴隨著2月PMI數據出爐和美聯儲加息預期增強,此前被忽視的利空重新暴露於陽光之下,債券期現貨市場聯袂下跌。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6,較1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高於榮枯線,略高於市場預期。與官方製造業PMI回升趨勢一致,2月財新製造業PMI為51.7,較1月上升0.7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上方,並創下4年來次高紀錄。
在國內經濟企穩、通脹預期升溫、防範金融風險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大機率將保持穩健中性,資金面大機率將呈現緊平衡,流動性易緊難松。無論是加強宏觀審慎監管,還是房地產調控,二者都需要偏緊的流動性環境加以配合。短期來看,隨著3月末MPA考核時點臨近,未來資金面不確定性仍較大。
總體而言,儘管春節後,隨著資金面恢復平穩,債市在配置盤的支撐下實現反彈,但目前市場收益率較前期高點已經明顯下行,繼續下行的基礎不牢固,多重利空不容忽視,要小心利空落地導致市場繼續調整的風險。3月份將發布的1—2月經濟數據以及3月底MPA考核均可能是潛在利空因素,在當前債市安全墊不足的情況下,利空可能被放大,進而導致市場波動,預計短期內債市仍將以震盪為主。
此外,隨著信用債違約事件的持續爆發,承銷商也被推上風口浪尖。2月28日,招商銀行在上清所發布公告稱,由該行主承銷的山水水泥2014年第一期中期票據應於2月27日兌付本息,截至日終未償付,構成實質違約。這也是今年以來違約的第7支債券,而市場擔心這只是一波信用風險暴露的開端,因為企業債券違約而被「捆綁」問責的銀行已不在少數,部分銀行去年起已開始主動收縮承銷規模。整體來看,信用市場可能面臨違約率和估值調整壓力「雙升」的局面,需警惕信用利差進一步擴大。
2016-2021年中國債券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表明,從消息面看,相關部門正在採取進一步措施推進債券市場開放,為中國債市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創造條件。央行將繼續積極推進完善中國債券市場各項配套政策安排,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加大債券市場開放力度,有助於將人民幣債券納入一些世界性權威債券指數,增強中國債券市場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也有助於加快主要全球債券指數編制機構將中國債券納入其指數的步伐。我們認為,債市開放作為資本項目開放的一步,理論上會引起資本流動,對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都會產生影響。
一級市場方面,中國農業發展銀行2月27日招標的3年期和7年期金融債中標收益率均低於二級市場水平,認購倍數均超過3倍;國家開發銀行2月28日上午招標的三期固息增發債中標收益率亦均低於市場預期水平,配置需求穩步釋放為債券市場行情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不過,財政部3月1日上午續發行的1年期和10年期固息國債招投標結果出現分化,1年期品種發行利率略高於二級市場,10年期品種則低於二級市場水平;投標倍數方面,10年期投標倍數亦相對較高,顯示10年期國債更受投資者青睞。當前流動性偏緊或影響短債需求,且10年期為代表性券種,交投活躍,配置需求相對旺盛。總體而言,近期配置需求回暖,支撐債券一二級市場行情有所好轉,但後續供給端或放量,收益率下行持續性依然存疑,預計後續債市波動可能加大。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而言,債券市場的利空因素暫難消化,接下來公布的經濟數據或進一步驗證基本面回暖態勢,持續走高的PPI及相應帶來的通脹壓力,以及金融去槓桿背景下未來陸續出台的監管政策,還有流動性的不穩定性,諸多利空因素將繼續制約市場表現,債券市場調整難言結束。
「近幾日債市略顯膠著,我們維持此前判斷,3月預計債市有一波調整的機率大。」申萬宏源證券在最新研報中表示,其一,短期對央行態度預期差修復後,市場很快進入對3月MPA考核的擔憂上來;其二,3月看到的1-2月經濟和金融數據應該還可以;其三,在此期間監管政策不斷出台,對市場將有所擾動。
海通證券指出,央行貨幣政策報告明確指出2017年要抑制以錢炒錢,但1月份銀行表外融資創新高,2月銀行同業存單淨髮行創9200億元新高,均意味著金融加槓桿仍在持續,如果央行在MPA季度考核中加強對銀行表外以及同業融資的監管,將意味著3月份的貨幣市場仍有收緊的風險。
中信建投證券進一步指出,在此前收益率較前期高點明顯下行的情況下,利率下行也使得對政策風險的保護不足,對監管風險的擔憂也將重新占主導;而隨著3月份地方債發行,債市供需關係可能出現逆轉;此外,短期經濟有企穩跡象,3月份發布1-2月經濟數據以及3月底MPA考核均是潛在利空因素。在當前債市保護不足情況下,屆時利空可能被放大解讀,進而導致市場波動。短期內債市仍然以震盪為主,目前市場收益率較前期高點已經明顯下行的情況下,需更加注意潛在利空衝擊,依然建議維持謹慎。
綜合機構觀點來看,短期而言,經濟基本面持續企穩,貨幣政策維持中性穩健,流動性整體延續緊平衡格局但季末資金面波動可能加大,國內監管政策將陸續出台,同時海外市場不確定性因素較多,這些都將繼續壓制債市表現,未來一段時間內收益率將易上難下。不過也有機構表示,考慮到後續房地產投資下滑、經濟回暖態勢難持續、金融去槓桿將相對緩和、匯率企穩等因素,對二季度之後的債市行情並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