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業承擔著為我國13億人提供安全放心、營養健康食品的重任,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2018年我國食品加工行業規模總資產達到66568.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82%,以下是食品加工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據國家統計局提供數據,2015年,我國食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為21700億元,同比增長7.10%;2016年,我國食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達22903億元,同比增長8.48%。我國食品加工產業園區依託自身的產業特點和地方優勢,主要分為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產業集聚型和地方特色型等多種形式。
2017年,我國食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達到23659億元,同比增長895%。食品加工行業產業布局指出,我國食品加工產業在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與多個產業密切相關,是構建「循環經濟」的主導產業,可以實現多個產業的互動發展。
2018年,我國食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達到25194億元。食品加工行業分析指出,未來五年(2018-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7.15%,2021年我國食品加工行業銷售收入將達到33209億元。
我國食品產業持續高速穩定發展,市場供應產品種類顯著增加、精深加工產品比例不斷上升,產品向多元、優質、功能化方向發展。比如在糧食加工與製造行業方面,人們以前吃的最多的就是麵條、大米這一類的,隨著產業的逐漸發展,現在也很容易吃到一些焙烤類的食品。
再比如蛋品加工行業,隨著生產企業以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液態蛋、清潔蛋、專用蛋粉以及活性成分分離純化等新型蛋製品的產銷量高速增長,增長率高達30%以上。目前,北京 90%以上的烘焙企業都直接使用液蛋為加工配料。
食品加工行業產業布局指出,雖然我國食品加工產業發展迅速,但是跟一些工業化的國家來比還有一些差距的。比如,食品加工工業總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是衡量食品工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誌,目前我國這個數字接近2:1,與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比有差距。
食品加工行業產業布局指出,未來,我國將按照兩大政策措施促進我國食品加工業發展:
1、適度經營規模和先進適用技術的原則。與原料基地的規模和銷售市場輻射半徑相適應確定加工規模,實行「大中小」企業結合。保護和發揚具有特色風味的傳統工藝,選用先進適用的技術裝備,有條件的要積極引進和開發高新技術,實行「高中低」技術結合。
2、加強宏觀指導的原則。通過制定政策、規劃和質量標準等,引導農產品加工業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鋪新攤子和低水平重複建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市場秩序。對生產過剩、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安全沒有保障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予以關停並轉,以上便是食品加工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食品加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品加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