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水運行業分析報告 >> 水運行業競爭分析

水運行業競爭分析

2018-12-18 13:26:2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水運可以看作是在幹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近年來,我國內河水運業一直處於低谷截止,2017年我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6.59萬艘,比上年末減少3.5%。以下是水運行業競爭分析。

水運行業競爭分析

  我國是世界航運大國,航運業在國民經濟、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強國防力量、支援國家重點建設、保障國家重點戰略物資運輸、促進西部大開發、節約土地和能源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水運行業分析,航運業對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和對外貿易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國的外貿運輸中有著支配地位。

  2007年,我國國民經濟和對外貿易持續快速增長,運輸需求旺盛,水運經濟形勢依然向好。水運行業競爭分析,全年全國完成水路貨運量27.26億噸,同比增長11.9%,增幅與2006年同期相比大體相當,完成水路貨物周轉量62182.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5.7%,增幅較上年同期提高7.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52.8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14.8%。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已連續5年位於世界第一,億噸港口從12個擴大到14個,成為全球億噸港口最多的國家,上海港也連續4年奪得世界最大港口。

  截止2017年,我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6.59萬艘,比上年末減少3.5%;淨載重量27244.29萬噸,增長5.7%;平均淨載重量1642.16噸/艘,增長9.5%;載客量101.73萬客位,減少1.5%;貨櫃箱位260.40萬TEU,增長12.3%;船舶功率7259.68萬千瓦,增長2.8%。

  截止2017年,我國水運貨物周轉量達到7404.78億噸公里。全國水運貨物周轉量達到97454.97億噸公里,累計同比增長0.1%,增速環比下降2.1個百分點,同比下降3.9個百分點。水運旅客周轉量達到5.58億人公里。全國水運旅客周轉量達到77.89億人公里,累計同比增長7.7%,增速環比提高0.1個百分點,而2016年同期為負增長。

  目前,我國從事沿海內貿貨櫃運輸的航運企業共有30家左右,包括中遠集運、中海集運、中谷新良、大新華輪船、中外運陽光速航、南青班輪、鴻盛港泰、安通物流、洋浦中良、明發船務等,其中,排名前8位的航運企業合計投入船舶190餘艘,運力近28萬TEU,市場份額超過90%。中海集運和中遠集運在我國水路內貿貨櫃運輸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尤其在我國南北幹線上擁有絕對優勢。

  2018年5月,交通運輸部印發《深入推進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動方案(2017—2020年)》,提出五個方面19項重點任務,明確「到2020年,水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進展,轉型升級取得實效,水運服務質量效率和行業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勾畫了「十三五」期水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間表路線圖。

  未來,水運業在發展中要樹立市場觀念,一切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實行優勝劣汰,以改革為動力,把著眼點轉到優化經濟結構,發展多元經濟上來,要樹立改革與管理並重的觀念,增強管理意識,完善管理手段。真正形成崗位靠競爭,收入靠貢獻的激勵機制。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對水運企業進行發展,以增強企業活力,經濟效益,加大人才引進,注重科技進步和人才培養,實現兩個輪子推動行業發展。水運行業競爭分析,要以提高水運經濟效益為中心,堅持以市場為導向,領先科技進步,對船舶運力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實現船舶標準化,使運力向大、專、特、快方向發展,提高與其他運輸方式競爭的能力,引導中小型航運企業向非國有化、民營化方向發展,形成多種所有制結構並存的經營格局。

  整體來說,2018年是水運行業的黃金機遇期。隨著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水運行業將向好的方向發展。水運業是經濟發展中重要的基礎性和服務性行業,是實現國際貿易的重要保障,在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上便是水運行業競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水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