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交通強國戰略的推進,鐵路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其市場化改革和產業組織模式的優化成為提升整體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關鍵。2025年,我國鐵路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市場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本文通過對鐵路產業組織模式的深入分析,探討其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改革方向和實施路徑。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鐵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鐵路作為國家戰略性資源,對提升整體經濟運行效率和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近年來,我國鐵路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服務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方面,鐵路行業存在政企關係尚未完全釐清、市場化程度不足等突出問題;另一方面,鐵路行業內部的自然壟斷環節與競爭性環節相互交織,導致市場化改革在深度和廣度上存在諸多問題。例如,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主要依靠銀行貸款和政府債券等間接融資手段,融資方式單一,導致還本付息壓力大,而直接融資手段如股票、債券等市場融資方式應用相對有限。這些問題制約了鐵路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亟待通過產業組織模式的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來解決。
鐵路輪軌關係是鐵路運輸業內企業或作業單元之間最重要的關聯關係,其中「輪」代表客貨運營,「軌」代表軌道基礎設施。鐵路輪軌關係的解構有助於明確鐵路行業的自然壟斷環節和競爭性環節。鐵路基礎設施(路網)具有明顯的自然壟斷特徵,其建設需要大規模資金投入,且具有顯著的規模經濟性和網絡經濟性。相比之下,鐵路客貨運營服務則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屬於鐵路行業的競爭性環節。在競爭性環節,市場價格主要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企業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和成本自主定價,同時享有更多的經營自主權。而在自然壟斷環節,由於其規模經濟性、成本次可加性以及網絡經濟性等特徵,單一主體運營和管理的成本顯著低於多家運營,更適合規避路網分割的單一主體運營和管理。
鐵路市場分析顯示在國際上,許多國家在鐵路市場化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為我國鐵路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鑑。例如,美國和日本鐵路採取客貨分離、一方租用設施使用權的網運分離模式,通過放鬆管制和引入競爭機制,提高了鐵路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歐洲一些國家如英國、瑞典和法國等,則通過網運分離或上下分離的方式,推動鐵路基礎設施與運輸經營分離,促進了鐵路運輸市場的競爭。這些國家的經驗表明,網運分離是有效破解鐵路行業自然壟斷與市場競爭雙重屬性的重要改革模式。通過網運分離,可以明確劃分鐵路基礎設施管理和客貨運輸的職責,降低鐵路運輸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同時為運輸業務經營活動創造開放性競爭環境,推動鐵路運輸服務的市場化。
基於對鐵路輪軌關係的分析和國際經驗的借鑑,我國鐵路改革應實行網運適度分離,即客網合一、貨網分離。這種模式能夠有效區分鐵路基礎設施和貨運運營的不同管理行為和特點,進一步推進鐵路政企分開,激活鐵路貨運市場競爭活力,提高鐵路貨運效率與效益。具體而言,改革需要解決以下重點問題:一是組建若干新的鐵路貨運(物流)公司,允許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鐵路貨運業務,促進鐵路與公路、水運等貨運市場的相互融通;二是合理配置與使用鐵路貨運資產,如貨運機車車輛,可以考慮由貨運公司購買並獨立配備人員,或組建租賃公司提供租賃服務;三是合理確定基礎設施使用費,基於過往實際考慮多種因素科學確定費用標準;四是完善鐵路營商環境,建立政府對鐵路市場的監管機制,保障公平競爭;五是組建獨立運轉的鐵路貨運調度部門,優化運力資源配置,提升鐵路貨運的整體效率與效益。
五、總結
2025年,我國鐵路行業在基礎設施建設、運輸服務和市場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通過對鐵路輪軌關係的深入分析,明確了鐵路行業的自然壟斷環節和競爭性環節。借鑑國際經驗,我國鐵路改革應實行網運適度分離,即客網合一、貨網分離,以激活鐵路貨運市場競爭活力,提高鐵路貨運效率與效益。改革需要解決組建新的鐵路貨運公司、合理配置貨運資產、確定基礎設施使用費、完善營商環境和組建獨立調度部門等重點問題。通過這些改革措施,可以有效推進鐵路行業的市場化進程,提升鐵路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為構建交通強國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更多交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