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7月17日,我國在人工智慧、信息通信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專利布局取得顯著進展。數據顯示,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15.3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儲備超147萬件,在全球前5000大品牌中我國品牌價值已位居第二,達到1.76萬億美元。這些成果不僅彰顯了人工智慧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競爭力提升,也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其中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再創新高達15.3件。在人工智慧、信息通信、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專利儲備規模達到「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價值發明專利總量的七成以上。例如,在人工智慧領域,信息技術管理方法相關專利同比增長34.1%,遠超平均增速,成為驅動產業變革的核心技術力量。
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數量達52.4萬家,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74.4%。在人工智慧、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企業研發投入和產出高度匹配,相關領域核心專利儲備顯著提升。例如,人工智慧與計算機技術交叉領域的專利增速達22.7%,表明企業在算法優化、算力突破及應用場景落地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優勢地位。
截至2025年上半年,醫學技術相關發明專利同比增長19.8%,其中人工智慧在疾病預測、精準治療等領域的應用專利增速尤為突出。與此同時,數位技術研發熱度持續攀升,計算機技術領域專利增長量占高價值發明總量的三成以上。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加速了產業數位化轉型進程,還為醫療健康服務智能化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
2025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國內申請人通過PCT和海牙體系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分別增長12.7%和23.2%,反映出國產企業加速海外技術布局。與此同時,德國、義大利等國在華商標註冊量同比增長超20%,法國勃艮第產區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達74件,表明我國智慧財產權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為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國際技術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總結來看,當前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研發與專利儲備已形成全球競爭力優勢。通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戰略性新興領域核心技術突破以及深化國際合作,不僅實現了高價值發明專利數量和質量的雙提升,更在醫療健康、數字產業等領域構建了可持續的技術壁壘。未來,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人工智慧技術創新有望在全球範圍內發揮更大引領作用,持續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全球競爭力提升。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