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8月,我國能源體系已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十四五」規劃收官之際交出亮眼成績單。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突破60%,新型儲能規模居世界首位,電動汽車充電網絡覆蓋率達40%……這些數據印證了中國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綠色轉型和技術創新領域的全球引領地位。本文聚焦重點企業的產業布局與市場競爭態勢,解析我國如何通過多維度創新構建高質量發展的能源新生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能源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全國發電量超10萬億千瓦時(占全球1/3),能源生產總量折算達50億噸標準煤(占全球約1/5)。通過「西電東送」「北煤南運」等跨區域調配工程,東部地區40%的用能需求由中西部資源輸送滿足。2025年數據顯示,民生保障能力持續提升:電動汽車充電樁與車輛比例達2:5,極端天氣下能源供應恢復效率較五年前提高30%,彰顯了「全國一盤棋」的資源配置韌性。
我國構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體系,風電光伏年新增裝機量從1億千瓦躍升至3億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預計突破25%(超額完成規劃目標)。每3度社會用電中就有1度來自清潔能源,煤炭占比則降至歷史低位。國際貢獻方面,「十四五」期間我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累計為全球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成為綠色技術輸出的核心力量。
新能源專利數量占全球四成以上,光伏轉換效率、海上風電單機容量等指標持續刷新世界紀錄。白鶴灘水電站、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及高溫氣冷堆等標誌性工程落地,深地油氣勘探突破萬米深度,智能微電網與虛擬電廠技術加速商業化應用。至2025年,新型儲能規模達5000萬千瓦(世界第一),能源企業通過數位化轉型推動工業、交通等領域深度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增長極。
電力市場註冊主體激增至97萬家,民營企業在光伏製造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在風電整機和核電項目中參股比例顯著提升。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加速,煤電、新能源全面入市,工商業用戶100%進入市場化交易體系。「十四五」期間能源法實施與油氣「全國一張網」布局,進一步釋放了市場活力,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了中國式制度創新樣本。
展望
2025年的數據表明,我國已建成兼具安全韌性、綠色效能和科技領先的現代能源體系。重點企業在可再生能源開發、儲能技術突破及國際化布局中扮演核心角色,而市場化改革與政策協同則為產業競爭注入持續動能。面向「十五五」規劃,加速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將成為關鍵任務,通過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全球產業鏈合作,中國有望在能源轉型競賽中鞏固領先地位,並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更大力量。
更多能源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能源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