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稀土產業在能源轉型與地緣博弈中加速重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在全球能源結構變革與「逆全球化」浪潮的雙重推動下,稀土作為現代工業核心資源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2025年以來,氧化鐠釹等關鍵品種價格波動加劇,供需缺口逐步顯現,市場對稀土產業鏈的關注度顯著升溫。本文基於全球產能、政策動態及新興需求變化,深入解析當前稀土市場的結構性機遇與潛在風險。
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稀土價格已觸達周期性底部,但後續反彈動力強勁。預計2025-2026年全球氧化鐠釹將連續兩年供不應求:2025年供給11.27萬噸(+4%),需求11.97萬噸(+10.7%),供需差額達-5.8%;2026年供給進一步增至12.3萬噸(+9.2%),但需求增速放緩至7.8%,供需缺口仍維持在-4.6%。
核心邏輯在於: 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及節能電機等高端磁材需求持續爆發,疊加人形機器人等新興領域滲透加速。例如,2025年機器人領域氧化鐠釹需求占比將達8.7%,增速超6%。
全球供應鏈重構背景下,稀土資源爭奪進入白熱化階段:
1. 美國本土化進程受阻:2025年4月,某國宣布禁止向中國出口稀土精礦,並試圖通過政策干預加速冶煉產能建設。然而其實際產能釋放需數年時間,短期內或加劇全球供應短缺;
2. 緬甸礦產政策不確定性上升:克欽地區計劃於2025年底停止稀土開採,占全球7.9%的供應量面臨中斷風險;
3. 地緣博弈推高戰略溢價:某國政府近期以顯著高於國內市場的價格(約110美元/公斤)鎖定氧化鐠釹採購協議,並通過股權收購強化對關鍵企業的控制權。
中國同步加強出口管制,2025年4月起對7類中重稀土物項實施管控,並嚴厲打擊非法出口行為,進一步凸顯稀土資源的國家安全屬性。
在「碳中和」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下:
儘管長期趨勢向好,市場仍面臨三重挑戰:
1. 國內供給彈性:若南方離子型稀土礦開採指標大幅放寬,或導致階段性供應過剩;
2. 需求端波動:地緣衝突、經濟衰退可能抑制新能源等領域投資增速;
3. 價格敏感度考驗:下游企業能否將成本上漲完全轉嫁至終端產品,直接影響行業盈利可持續性。
稀土產業步入戰略價值與市場紅利共振期
2025年作為全球稀土產業鏈重構的關鍵節點,其供需格局正從寬鬆轉向緊平衡。在政策護航、新興需求爆發及地緣競爭加劇的多重作用下,氧化鐠釹等核心品種價格中樞有望持續上行。然而,供應鏈安全與成本控制仍是企業面臨的雙重考驗。未來兩年,掌握資源端優勢並具備技術壁壘的企業,或將在新一輪產業周期中占據主導地位。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