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與綠色能源轉型的關鍵時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在2023年8月正式實施《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標誌著行業進入精細化監管新階段。這一政策調整不僅強化了對戰略資源的管控力度,更引發市場對未來稀土供需格局及價格走勢的高度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23年8月發布的《暫行辦法》通過簡化指標下達流程、明確監管職責分工,推動稀土產業向集約化方向發展。相較於此前的徵求意見稿,《暫行辦法》取消了稀土集團分解指標環節,將總量控制指標直接下達至生產企業,並要求企業每月上報產品流向數據。這一調整顯著提升了政策執行效率,同時強化工信部在行業管理中的主導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4月中國對釤、釓等7類中重稀土及其下游磁材實施出口管制後,鐠釹氧化物價格已從年初的約40萬元/噸攀升至8月中旬的62.5萬元/噸,漲幅達55.28%,凸顯政策對供給端的剛性約束效果。
《暫行辦法》第七條明確將環保達標率和生產效率納入企業准入標準,直接導致落後產能面臨淘汰壓力。此前依賴低效產線的企業若無法達到資源回收率或排放要求,將被排除在總量控制指標名單之外。這一機制倒逼行業內技術升級,推動稀土分離冶煉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政策調整通過壓縮過剩產能和強化出口管控,顯著改變了市場供需預期。2023年稀土開採指標雖延續溫和增長趨勢,但企業端的精細化管理將減少市場投機行為,進一步穩定價格波動。中重稀土因其不可再生性和在永磁材料中的核心地位,在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等領域的需求持續擴張背景下,其稀缺性溢價有望長期維持高位。
中國通過政策組合拳鞏固了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的控制權。一方面,出口管制範圍從上游氧化物擴展至釹鐵硼等深加工產品,形成全產業鏈管控;另一方面,國內產能集中度的提升增強了議價能力。國際市場需求端,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對高性能磁材的需求預計在2025年將推動全球稀土消費量同比增長18%,中國憑藉政策引導下的產業優勢,將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2023年以來的政策變革標誌著中國稀土行業正式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通過強化監管、淘汰落後產能和收緊出口,國內稀土市場正經歷從粗放擴張向技術驅動的價值轉型。在新能源革命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稀土作為關鍵戰略資源的戰略價值將持續凸顯,其價格中樞上移與產業集中度提升將成為未來數年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全球供應鏈格局重構過程中,中國通過政策工具的精準運用,正在鞏固並強化自身在全球稀土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