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稀土行業在政策調控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門於2025年7月聯合發布《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國內稀土生產秩序進一步規範,重點企業市場地位更加凸顯。數據顯示,該政策實施後,全國稀土開採與冶煉分離總量控制指標的制定將綜合考量資源儲量、產業需求及生態保護等多維因素,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根據新出台的管理辦法,國家對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實行年度總量指標管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結合國民經濟發展目標、資源儲備差異等因素制定控制指標,並細化分解至具備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及環保安全資質的企業。這一機制直接鞏固了現有重點企業的行業地位,2025年數據顯示,獲得指標分配的生產企業需同時滿足多項硬性條件,形成"持證准入+動態考核"的產業新格局。
新規要求所有稀土生產企業建立流向記錄製度,並在每月10日前將上月度信息錄入國家級追溯系統。截至2025年8月,全國已有超過90%的重點冶煉分離企業在該系統完成備案,實現從礦石開採到產品出庫的全流程數位化監管。這種"一物一碼"管理模式不僅提升行業透明度,更倒逼企業加強數據安全建設,預計未來三年內稀土產品追溯準確率將達100%。
政策明確將生態保護作為指標分配的核心考量因素之一。統計顯示,2025年獲得開採指標的企業平均環保投資強度較上年提升37%,其中離子型稀土礦開發企業的綠色冶煉技術應用率已突破85%。重點企業在尾礦處理、廢水循環利用等領域的創新實踐,正推動行業碳排放強度以每年12%的速度遞減。
管理辦法建立了"指標核減+信用懲戒"雙軌制監管體系。數據顯示,2024年度因超標排放被處罰的生產企業中,78%在次年獲得的總量控制指標被削減15%-30%,形成強大的市場震懾效應。同時,跨部門聯合執法頻次同比增加60%,有效遏制了非法開採和違規冶煉行為。
來看,《稀土開採和冶煉分離總量調控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後,我國稀土產業呈現"政策引導-企業自律-生態優化"的良性循環特徵。重點企業在指標分配、技術升級及合規經營等方面占據主導優勢,而行業整體正通過嚴格的總量控制和數位化監管,加速向綠色化、高端化方向轉型。隨著2025年各項措施落地見效,預計國內稀土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全球供應鏈的話語權持續增強。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