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聚焦前沿技術應用與區域創新協同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人工智慧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持續突破和應用場景的加速擴展,2025年人工智慧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國際合作的核心動力。即將於本月底在長春舉辦的第15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以超過200個展位集中展示人工智慧及相關產品,成為觀察全球AI競爭態勢與市場動態的重要窗口。展會吸引了包括華為、中車長客等世界及中國500強企業參展,通過前沿技術成果的集中呈現,為行業提供創新方向參考和合作機遇洞察。
本屆博覽會以"現代化產業館"為核心展區,重點展示傳統產業升級案例與新生產力技術成果。在人工智慧領域,全球首個"一腦多能"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開物"將首次亮相,該系統可同步控制多台機器人完成複雜任務;此外,日耀光電帶來的國際領先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通過AI驅動的材料研發與檢測裝備,展現了新能源領域智能化創新的突破方向。
數據顯示,本屆展會人工智慧相關展位數量同比增長超30%,涵蓋智能製造、能源科技和智能交通等多個細分賽道。中車長客展出的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車控制系統,依託深度學習算法實現精準調度,成為軌道交通智能化發展的標杆案例。
在"開放合作館"設立的東北亞經貿合作成果展區,通過琿春口岸、中韓示範區等平台展示區域協作成果。其中,LG新能源聯合本地企業開發的AI驅動電池管理系統,實現了從材料篩選到生產優化的全流程智能化升級;而格林伍德園區則展示了基於人工智慧的跨境貿易數據服務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實時市場分析與供應鏈風險預警。
統計顯示,東北亞地區參展企業數量占國際展區總量的40%,涉及中日韓俄蒙五國的275家企業。這種區域協同不僅加速了技術標準的統一化進程,更通過共享算力資源和數據生態構建起跨國家競爭壁壘。
"新消費新服務館"成為AI應用場景創新的試驗場,特斯拉賽博越野車搭載的自動駕駛系統與宇樹科技仿生機器人同台展出。其中,"天工"人形機器人以自主規劃路徑完成半程馬拉松的案例,印證了AI在運動控制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展會數據顯示,智慧零售、數字文旅等消費服務板塊吸引了包括西門子、飛利浦在內的30餘家跨國企業參展。京東物流展出的智能倉儲系統通過動態優化算法實現分揀效率提升45%,預示著供應鏈智能化正在重構傳統商業模式。
"國際及港澳台商品館"匯聚了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特色展品,其中超過60%的企業展示了AI技術融合案例。例如,歐洲企業帶來的醫療影像分析系統與中東國家的農業無人機解決方案,均通過本地化算法適配打開區域市場空間。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展會7萬餘種參展商品中,具備人工智慧屬性的產品占比達35%,較2024年提升18個百分點。這一數據表明,AI技術正從單一工具向產業生態核心要素轉變。
展望
第15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通過四大主題展館的系統化展示,勾勒出2025年人工智慧競爭的核心圖景:在技術層面呈現"算法-硬體-場景"協同創新;區域合作推動形成跨國研發與應用網絡;消費市場加速智能化滲透;全球產業鏈則因AI重構產生新的價值分配格局。隨著展會落地的30餘個AI合作項目啟動,東北亞地區有望成為人工智慧全球化發展的新引擎,而中國在算力基建和應用場景深度結合的優勢將持續引領行業變革方向。
更多人工智慧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人工智慧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