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農產品資源非常豐富,稻米、生豬、茶葉、柑橘、油菜等產量均排在全國前列。藉助這個令人艷羨的原料優勢,2007年以來,我省食品工業著力抓好「一支煙」、「一瓶酒」、「一片茶葉」和「一盒膠囊」(簡稱「四個一」項目)的建設。「四個一」項目的實施,已經成為江西食品工業發展的「牽引機」。今年上半年,全省「四個一」項目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8.2億元,同比增長11.4%,完成全年目標的52.1%;實現利稅總額33.6億元,同比增長11.8%,完成全年目標的56%。
我省食品工業在獲得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優質的綠色、有機產品如何做大做強?」「開拓食品市場,優秀的營銷人員從何而來?」「如何引導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介入,促進食品工業跨越式發展?」8月初,記者先後到南昌、樟樹、婺源等地採訪發現,隨著經濟建設全面快速推進,我省品牌建設、產品營銷和市場開拓、重大項目建設日益成為各級政府和經濟界重點關注和致力實現的目標。
品牌助推 潛力無限
我省環境資源豐富,發展食品工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江西有綠色食品916個,居全國綠色食品前列;有機食品415個,列全國第一。但是,叫得響的品牌卻不多。
採訪中,「四個一」企業都提到品牌定位的問題。如今,食品工業在全國迅猛發展,品種繁多,競爭激烈。能否準確定位自己的產品並創立自己品牌,是競爭取勝的關鍵。
以白酒為例。四特酒歷史悠久,品質和全國一線品牌不相上下,而且香味獨特。但多年來,四特品牌仍然停留在全國二線品牌的位置。「之所以『起步早、長不大』,產品的定位有問題是個很重要的原因。」四特公司營銷副總經理賀恆輝認為,「江西食品行業要有爭當全國『名牌』的長遠打算,多些國際、國內『名牌』的競爭意識。」
為此,四特酒廠花巨資聘請專家對產品重新定位。汪氏蜂業有限公司表示,要打造專屬產品,重塑品牌形象,做中國名牌。今年以來,包括江西中煙工業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通過邀請品牌諮詢策劃公司策劃、在全國強勢媒體進行品牌文化傳播、強化省內外終端形象的維護、舉辦公益活動等方式,有效地加強了與消費者的溝通,提升了品牌的綜合競爭力。
品牌不統一也是我省食品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江西食品企業多,品牌繁雜。就茶葉來說,僅婺源縣就多達18個。品牌繁多分散了資源,不容易形成合力,使江西食品品牌難以推廣。為此,我省提出「做強金聖、做大廬山」,做好「廬山雲霧」、「婺源綠茶」等,邁出了打造江西統一品牌的堅實步伐。
打拚市場 聚集人才
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和技術的競爭。
長期以來,江西食品行業人才缺乏,技術工藝落後,尤其缺乏管理、技術、營銷人才,沒有能力創「名牌」。不僅高級人才奇缺,一些領域技能人才也同樣缺乏。林生實業公司總經理金林生介紹說,當地的茶校已經不再招生,企業很難招聘到相關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婺源縣茶業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縣委副書記張新華告訴記者,全縣園藝、茶藝、營銷等方麵茶產業基礎性人才匱乏,由此導致難以進行產品深加工、產品文化價值提升,市場開拓、品牌推廣因此受到制約。
令人欣喜的是,仁和、匯仁、四特等大型企業集團現在把企業品牌事業部門搬到了北京等人才聚集的地區,致力於創新體制、機制,從外地引進人才。
賀恆輝坦言,自己是公司從北京「挖」來的。他介紹,早在兩年前,四特公司就開始在北京組建品牌營銷團隊,利用當地的人才優勢,為產品打開市場,並負責對品牌進行定位、策劃和包裝。今年3月,四特公司還把銷售中心從樟樹遷到南昌,利用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大力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同時,把銷售機構推向各省市的市場第一線,精心打造營銷團隊,提出以流通為主,提高渠道價值,大力建設銷售渠道。
為了打造一流的品牌,今年初,金林生把自己的「林生茶」專賣店開到了北京馬連道茶葉批發市場,「20多萬元的開支,我就當做個全國性的廣告。在北京,還能接觸到最新的茶葉營銷理念,我早該走這一步了。」
汪氏蜂業則通過專賣店、營銷辦事處、代理銷售等方式,開拓全國市場。今年,汪氏蜂業與國家舉重隊結成合作夥伴關係,拓寬銷售渠道,在各地又新增專賣店數百家,從而建立起遍布全國的堅實銷售網絡。上半年,該企業銷售收入達6.5億元,同比增長23%。
人才的聚集,品牌價值的提升,為江西食品開拓市場、占領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四個一」項目重點企業產銷率均達到了96%以上。
重大項目 牽引動力
作為食品資源大省,江西食品生產廠家數目達18000多家,但規模以上的只有500多家,龍頭企業數量少,食品工業大而不強。
省食品協會會長蔣國賓認為,其主要原因是總投入太少,「食品工業的總投入與支柱產業的地位很不相稱,也與它的產出不相匹配。」
怎樣才能使我省的食品工業抓住機遇進一步發展?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應下力氣重點扶持骨幹龍頭企業,立足重大項目建設,立足『四個一』項目的實施,形成一批上規模的食品生產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增強競爭力,改變目前業內企業小而散的現狀。
今年以來,我省食品工業一批重點企業重大項目開始實施。為了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的地位,四特公司準備投資2.7億元開展四特酒工業城和酒文化城建設,目前已開始整體規劃。英博雪津(南昌)啤酒有限公司總投資約1.18億元的每年10萬千升擴每年20萬千升工程項目已完工。仁和集團健心膠囊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固定資產投資5850萬元,已完成投資4300萬元。
做大做強支柱產業,最重要的是通過對重大項目的大規模、集中有效的投資,儘快形成規模化的產業集中度和產業優勢。
近年來,我省不斷出台新政策,引導金融資本與產業資本加速整合食品產業,努力改變企業規模小、產業結構不合理、初加工多、深加工少的格局,增強我省食品品牌的競爭力。婺源縣計劃採用引資入股和融資入股的辦法,整合當地的品牌、資源、技術,組建婺源綠茶集團公司。據介紹,這家即將組建的公司,將統一經營、統一推介、統一品牌,以實現逐步走向全國的目標,做大做強婺綠品牌和茶業經濟。
業內人士認為,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敢於讓省外、境外和國外的食品製造、飲料製造業大企業來贛投資建廠或進行股份制改造。在此過程中,要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優化產品結構,不斷開發獨具風味的食品,避免重複建設、盲目競爭,最終使我省食品工業形成健康發展的產業鏈。
本報記者夏曉 實習生胡小浪
更多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