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增長,但是國家補貼在退坡,地方補貼能力嚴重不足,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出現一定的問題,隨著後補貼時代來臨,每家新能源客車企業都在多渠道尋求突圍之策。
車企的應對策略
南京金龍產品總監黃福良表示,在補貼下降的關鍵時期,新能源客車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優越性、獨特性與市場競爭力。而抱團和聯盟的發展模式不失為提高產品競爭力的一個好方法。因此,越來越多的新能源客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始了「抱團」的發展模式。
「實際上,抱團發展也是客車企業構建穩定供應鏈體系的重要方式。」黃福良介紹,與核心零部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不僅有利於車企降低產品價格,提高產品競爭力,還有利於構建穩定的供應鏈體系。
另外,多位行業人士介紹,目前,許多新能源客車企業已經開始打造共性產品鏈和構建模塊化平台,以及加快輕量化等新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綜合來看,面對全新的發展形勢,不少客車企業已經意識到,單純依賴補貼的商業模式不會長久,企業必須自主研發、苦練內功,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才有發展。
現階段,包括中通客車、南京金龍在內的大部分新能源客車企業都在完善自身的產業鏈,也有不少客車企業藉助外力走出困境。其中,中通客車與沃特瑪產業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通客車將完全按照沃特瑪創新聯盟成員企業的需求生產製造新能源汽車,同時沃特瑪創新聯盟成員也將與中通客車聯合開發純電動物流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新能源客車銷量排行榜中,宇通以2.7萬輛銷量繼續蟬聯榜首。反觀宇通客車的成功,不外乎也有以下幾點優勢:一是宇通客車擁有自主研發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的能力;二是宇通客車在產業鏈統籌方面具有穩步的規劃。
可見,面對當下日趨激烈的客車市場競爭環境,車企擁有「三電」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發能力和穩步的產業鏈統籌規劃,對於車企搶占後補貼市場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產品趨勢
按照新補貼方案,新能源客車的調整幅度最大,各項技術指標及安全技術條件的要求都大幅提升。與此同時,補貼金額也大幅下降,例如純電動客車最高補貼為30萬,下降幅度最高超過50%。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高工電動車網透露,目前補貼政策對新能源客車市場的影響依舊很大,加上新能源客車的製造成本高企,車企為了更好地迎合補貼新政的要求,在車型選擇方面必定更趨向於能夠獲得更高補貼的車型。
「不可否認的是,新能源客車企業更加注重產品的安全性及優越性。」上述業內人士補充說道。
而高工電動車網從2017年第一批、第二批推薦目錄上發現,按照新補貼政策,10-12米客車已經成為主流車型,分別在第一批、第二批推薦目錄中占71.05%和48.44%。
此外,在純電動客車中,搭載的電池仍然以磷酸鐵鋰電池為主,而三元電池也逐步運用在純電動客車中。
更重要的是,電池能量密度和快充充電倍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第二批推薦目錄中,能量密度在115KW/KG以上的車型達55款,占比66.27%。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一定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補貼。更多相關新能源汽車行業資訊分析請查閱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更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