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業集體漲價狂歡後,啤酒企業終於按捺不住了,幾大啤酒巨頭紛紛提價。今年1月8日,華潤啤酒在港交所公告稱,正在一些區域對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以舒緩成本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華潤啤酒不是第一個進行漲價的啤酒企業。早在2017年年底,燕京啤酒就對外發布公告稱,自2017年12月1日起對460ml的7度燕京本生啤酒終端進貨結算價格順漲3元/箱,單瓶零售價格順漲1元/瓶。2018年1月5日,青島啤酒發布澄清公告宣稱,公司擬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並非全部產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擬漲價部分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
燕京啤酒、華潤雪花啤酒、青島啤酒先後發布漲價通知,漲價幅度在10%—20%,漲價產品集中在500ml的瓶裝和易拉罐裝。對於漲價原因,華潤雪花與青啤的調價通告函中均表述: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運輸費用增加、環保稅開徵等原因,生產成本增加。
青島啤酒在澄清公告中稱,公司擬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並非全部產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擬漲價部分產品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
「大眾消費仍是以普通啤酒為主,但高端啤酒的銷量在提升」,業內人士指出,啤酒巨頭們集體漲價之後,啤酒消費3元價格帶將逐步消失。
2017-2022年中國低醇啤酒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受漲價消息提振,啤酒股集體大漲。截至1月5日收盤,啤酒股全線飄紅,其中青島啤酒漲停,重慶啤酒上漲5.21%,燕京啤酒上漲7.33%。港股市場,青島啤酒H股漲10.82%,華潤啤酒漲10.36%。
啤酒業上一次漲價潮,還得追溯到2008年。隨後10年,我國啤酒行業經歷市場飽和、容量下滑、惡性競爭、品牌老化、噸價及利率過低等種種難題。
調整到目前,我國啤酒產業無論從競爭格局、產品結構,或是利潤水平,均發生了巨大變化。據安信證券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啤酒市場前五名集中度只有約五成,在中小企業紛紛退出後,2016年這一數字已近75%。
巨頭們的報告中,中高端產品地位越來越重要。如青島啤酒2017年上半年總銷量為453萬千升,其中以「奧古特」等為代表的高端產品銷量實現90萬千升。重慶啤酒2017年前三季度營收26.87億元,同比增長19.91%,其中中高檔產品的收入占比已達85%。
同時,啤酒巨頭們紛紛關閉了一些低端產能。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嘉士伯關閉17家工廠,旗下重慶啤酒自2015年來已關停或轉讓11家工廠;百威英博在2016年3月關閉浙江舟山工廠;珠江啤酒後也關閉生產普通低端瓶裝啤酒的汕頭工廠;華潤雪花也有關閉工廠的相應動作。
啤酒專家方剛對記者表示,目前,行業企業主要集中精力做三件事,即升級產品結構、優化產能及提升產品價格,「這是在規模增長紅利已經趨近於無的背景下,企業從追求量變到質變的轉變。」
更多啤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啤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