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提升居民消費能力,汽車行業步入高速增長階段,產業發展呈現結構化的局面。截止2018年我國汽車累計銷量為593.2萬輛,比去年同期高出3.26%。以下是中型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中型車一般是指軸距一般是2.8米至3.0米,車身長度一般4.8米至5.0米,發動機排量一般都在2.0升到3.0升,價20萬左右的一類車,座位數都是五座。中型車行業分析,合資品牌:邁騰、帕薩特、雅閣、天籟、凱美瑞、阿特茲、速派、蒙迪歐、邁銳寶、君威、索納塔、K5、508、C5等。
2014-2015年,我國自主乘用車銷量分別為754.7、869.9、105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26%和20.75%,遠超我國汽車總銷量4.71%和13.95%的增速。中型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通過對A股12家上市整車企業的總體分析,2014和2015年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9.72%和15.82%,該現象說明我國自主車企不僅是銷量的增加,同時單車價值也在相應提高,也伴隨利潤的相應增長。
2016年,我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在43%以上。分國別比較,德系市場份額提升,日系逐步走穩。09年德系市場份額14.1%,2016年1-9 月市場份額爬升至20.7%,日系在釣魚島事件後,市場份額逐步走穩,2016年1-9月提升至17.9%。美系基本保持平穩,近幾年市場份額維持在12%左右;法系、韓系市場份額下降、韓系從歷年平均水平8%左右下降至今年的4.1%,法系市場份額下降至1.7%。預計未來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仍將逐年提升,德系份額穩步向上,日系、美系穩定,韓系、法系因缺少有競爭力車型,市場份額仍將下降。
2017年,我國座位客車銷量為10.2萬輛,同比減少10.7%,且近兩年持續下滑。分結構來看,2015年大中型座位客車中客運、旅遊、通勤班線占比分別為41%、24%、35%,2017年三者占比分別為29%、27%、44%,通勤、旅遊班線占比提升,逐步成為座位客車需求的主體,減緩了座位客車總銷量的下滑幅度。同時,隨著城市框架逐漸擴大,企業逐漸去中心化向郊區遷移,使得通勤座位客車市場穩步增長。預計未來旅遊、通勤座位客車銷量將迎來穩步增長。
2018年1-2 月,我國汽車累計銷量為452.7萬輛,同比增長1.7%,維持較低增速。中型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乘用車、客車、貨車累計銷量分別為393.2萬輛、5.5萬輛、54.0萬輛,同比增長2.1%、0.7%、-0.8%。1-2月轎車、MPV、SUV累計銷量分別為173.2萬輛、29.3萬輛、164.5萬輛,累計同比增長4.1%、-17.3%、10.4%。按派系日系、德系相對強勢,自主、美系基本持平,法系、韓系表現較弱。1-2月自主、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繫纍計銷量增速分別為0.3%、11.3%、7.9%、-0.4%、-26.8%、-5.1%。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較已開發國家仍有很大差距,上升空間大。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與美國、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2018年中國汽車保有量為14輛/千人,不僅遠低於美國800輛/千人的水平,且距離世界平均水平160輛/千人也有一定差距由此可見,中國乘用車行業未來仍有增長空間,預計將維持平穩增長。
展望2019,我國政策多管齊下,有力保障了汽車產業的長期高速發展。汽車積分要求並未降低或者延遲實施,超出市場預期。新政嚴控新增傳統燃油汽車產能,並規範了汽車企業投資項目條件。在政策面及基本面雙重刺激下,中型車行業有望迎來強勁反彈。以上便是中型車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中型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中型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