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殯葬行業分析報告 >> 殯葬行業數據:世界各國殯葬費用情況分析

殯葬行業數據:世界各國殯葬費用情況分析

2016-04-06 17:10:1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核心,其中重要的方面就涵蓋著對逝者的態度:「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殯葬行業數據分析詳情如下。

殯葬行業數據:世界各國殯葬費用情況分析

  在供需的嚴重失衡面前,「天價墓穴」就成為城市裡一道難以逾越的坎。來自《北京晚報》的消息,在上海,高檔墓地均價已經逼近29萬元,九省市可比墓地均價也超過9萬元。根據相關條例和各地方規定,推算每平方米墓穴價格遠超上海內環房價,是上海2015年全市新建住宅成交單價的4倍多,每平方米高檔墓穴單價遠超上海頂級豪宅,是內環房價的3倍多。

  清明時節,「緬懷先人,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傳統風俗。因墓地價格居高不下,各種殯葬儀式費用高得嚇人,「死不起」與「葬不起」的說法在我國日漸流行。記者採訪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居民,詳細了解了日、韓、新加坡等國是如何應對此類情況的。

  日本受土地資源不足影響,喪葬形式日趨多元化,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的人合葬、將遺骨安置到納骨堂、樹木葬、骨灰撒入大自然等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韓國除了將骨灰埋入墓地之外,放入骨灰堂也成了最新的趨勢;而新加坡則利用高科技在海上精確定位海葬點,目前海葬已逐漸成為新風氣。更多最新殯葬行業數據分析信息請諮詢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殯葬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

  日本

  火葬為主 放入納骨堂、樹木葬成新風

  遺體火化後將燒剩的遺骨埋入墓園是日本現代最常見的喪葬形式。受土地資源不足影響,墓地價格高企,加之日本人家族觀念逐漸淡薄,喪葬形式日趨多元化,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的人合葬、將遺骨安置到納骨堂、樹木葬、骨灰撒入大自然等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

  在日企住友公司擔任總務科科長的池田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多習慣在人去世後,進行火化,再將骨灰盒埋葬在墓地,而墓地基本上是永久使用權。目前,日本火葬率超過98%。

  池田先生說,日本一塊墓地的價格從三四萬人民幣到10萬人民幣左右不等,對於日本民眾一些傳統的消費觀念來講,他們覺得這樣的墓地價格是很昂貴的。公立陵園的墓地價格雖然也在漸增,但相對而言,售價、管理維持費用等較為低廉,只是大多地處偏僻。不過,公立陵園在銷售時多採取抽籤方式,而且一般只面向其地區的居民,類似於我國「學區房」的購買。此外,日本嚴禁在非法定公墓的區域進行下葬活動,不能埋葬在自家的土地農田等中。也有家庭不進行下葬活動,把過世親人的骨灰放在陶器中擺在家裡進行祭拜悼念。

  在這樣的情況下,適應現代人需求的納骨堂越來越有人氣。納骨堂是一種存放遺骨的室內設施,類似超市存包的柜子。存放遺骨的罐子被裝進一個個格子裡。現代高科技的納骨堂,掃墓者進入刷卡,存放遺骨的罐子就會自動被輸送到掃墓者面前。由於納骨堂特別節省空間,也不需要刻墓碑,所以費用較低。

  與沒有血緣和婚姻關係的人合葬,是日本喪葬形式中較有特色的一種。身後願意和他人葬入同一塊墓地的人會組成一個會員制的組織,在身前就互相交流加深了解。會員亡故後就葬入共同的墓地,剩下的會員會追悼死者。多數這樣的墓地還會在盂蘭盆節等時期舉行共同的法事。

  共同墓地一般能容納100份以上的遺骨,有的甚至能容納幾萬份遺骨。

  韓國

  墓地收費名目細緻 骨灰堂經濟實惠

  韓國漢陽大學研究生助教朴進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的文化背景和中國很像,原來是以土葬為主,現在是土葬火葬均有。土地收費是開放型市場,都是財團在經營,而國家墓地只是供奉為國捐軀的烈士們的。

  實際上,韓國的墓地不便宜。朴進秀告訴記者,韓國的一般標準墓地面積大概在10平方米左右,根據墓園距離中心城市的遠近,墓地價格差異較大,從200萬韓元到600萬韓元不等。涉及風水評價的,價格可能還會略有浮動。而如果是土葬,除了墓地購買款項之外,還要加上造墓工程款700萬韓元、墓碑款200萬韓元,以及車輛使用、人員接待、儀式主持等,全套下葬費用按中等水平計算,需要15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8.3萬元)左右。相比之下,火葬的下葬費用會略低,平均需要1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6.7萬元)左右。

  此外,朴進秀表示,他們解決土地有限的問題就是設置骨灰堂。他表示,韓國宗教種類多,根據亡者生前的宗教信仰,在逝世後可以選擇不同的宗教骨灰堂來安葬亡靈。

  記者通過朴進秀了解到,基督教骨灰堂價格:單人:5年2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389元),10年5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778元),永久150萬元韓元(約合人民幣8333元)。而家族堂的價格為:5年50萬韓元,10年1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5556元),永久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111元)。另外收取每年5萬韓元(約合人民幣278元)管理費。

  據了解,前些年韓國也有過炒墓地的行為,但那股風很快就過去了,沒有形成熱炒的氣候。其主要原因是,墓地並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也就喪失了炒賣的基礎。同時由於韓國土地私有,富人或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山和墓地,其中不少是祖輩遺留下來的,一般是五代人葬到一處,根本不涉及購買墓地的問題。而一般人去世後會選擇公共墓地下葬。

  新加坡

  海葬逐漸流行 高科技幫助定位

  清明時節,新加坡有很多人到郊區墳場、骨灰甕安置所和廟宇掃墓祭祖。談及新加坡的殯葬習俗,隨著人們觀念轉變、更加注重環保,選擇海葬的人近年來日益增多。

  由於國土面積小、土地資源有限,新加坡政府採取移風易俗的措施,倡導改土葬為火葬。政府規定土葬墓地的使用期限為15年,期滿之後墳墓會被開挖另行安排火化,這使得傳統的土葬方式日漸式微,人們已普遍接受火化。如家中有親人逝去,很多家庭會在家附近(比如組屋樓下、附近的停車場等地方)舉辦簡潔的喪禮,並在本地媒體的訃聞版面發布訃告,寄託哀思並通知與死者相識但一時無法逐一聯絡的人。

  新加坡的組屋樓下多是公共空間,居民可以在這裡舉行聚會、辦紅白喜事。通過簡單的流程辦理許可證,死者家屬可在組屋樓下設靈堂,死者親友會前往弔唁,家屬也在這裡守靈,儀式之後火化安葬。綜合考慮死者的宗教信仰、遺願或親屬意願,通常會把死者骨灰放在骨灰甕安置所或廟宇。

  據新加坡殯儀館工作人員葉歡友介紹,隨著人們觀念轉變,聯繫殯儀館辦傳統喪禮的人數減少了很多,諮詢海葬事宜或辦理海葬的人數增長較快,新加坡殯儀館去年辦理的海葬約有300起。把死者骨灰撒向大海,骨灰在海中分解,不會造成污染。海葬儀式也相對簡單,死者家屬領取骨灰後次日就能舉行,通常租一艘能乘坐10人的船出海就能滿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最基本花銷在340新元(約合1632元人民幣)左右。

  「鄭海船殯葬禮儀」因義務幫助貧困者集體辦海葬在新加坡頗有名氣。創始人鄭海船告訴記者,他一年大約要出海40次,集中為死者舉行海葬儀式。為更多了解死者的家庭情況,他親自接聽熱線提供諮詢服務。通過媒體報導,近年來向他諮詢海葬的人數越來越多。

  不僅選擇海葬的人逐年增加,新加坡人還在探索更人性化的殯葬方式。據《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畢業生韓瑞民設計了多種海葬方式:「sea burial+」海葬系統可讓骨灰瓮垂直下沉,固定至死者生前選擇的海葬點,也因此給生者帶來慰藉;「@sea」則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和藍牙功能追蹤死者的海葬地點,便於生者憑弔。

更多殯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殯葬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殯葬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