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電動汽車是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當前技術尚不成熟。以下為純電動汽車發展現狀的詳細內容。
隨著上市時間的推移及電池技術取得的進步,國外汽車製造商均推出了續駛里程較長的車型,續駛里程範圍多在150-200km之間,整車性能及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除特斯拉model S外,日產leaf/寶馬i3/大眾e-golf單位質量能耗水平相當,但相當於雪佛蘭volt的2倍,可見,單位質量能耗客觀地評價了純電動汽車的節能效果,也就是說,純電動汽車的發展在汽車端實現了零排放,但節能效果卻不應停留在表面。
日產leaf及寶馬i3均採用正向開發的一體化電動底盤,輕量化技術大規模應用,能效不斷提升。寶馬i3採用大量碳纖維複合材料,大幅降低了整車電耗,i3的單一車門重量不到8公斤,比鋁合金車門減輕了30%,比鋼板車門減輕了50%。
智能汽車技術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在電動汽車上應用,特斯拉也將為其電動轎車配備輔助駕駛功能,如特斯拉Model S採用車聯網技術使得雲計算中心與車輛數據實時交互,從而實現車輛故障遠程診斷和控制等功能,為固件在線升級提供技術保障。2015年10月,特斯拉通過在線升級將系統更新到7.0,部分實現了自動駕駛功能,如自動車道保持、自動變道和自動泊車功能,在高速中減輕了駕駛員負擔,並幫助用戶更簡單方便的泊車;另外升級了側撞預警系統,擴大了安全檢測範圍。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始源是純電動汽車,最早是電動兩輪車、電動三輪車,之後到四輪的低速電動車,因此可以說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是脫胎於純電動,與歐美、日本主流的混動技術不同,我國的現在新能源汽車主要的技術優勢在於純電動,不僅僅是因為現在新能源車主要保有量為純電動汽車,而是因為現在各大汽車廠商紛紛投建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純電動。
作為現在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類型,純電動的最為關鍵的瓶頸就是電池,電池的能量密度與電池的安全性矛盾、電池的能量大小與電池的質量矛盾,其中最重要的兩點就是電池(鋰電池)的衰減與電池的回收,電池的衰減直接影響純電動汽車使用壽命長短,由於其電池的衰減,純電動汽車二手車的幾乎沒有人願意接手,只能是採取廠家回購的形式,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這幾個問題將成為純電動汽車未來15年面臨最為主要的挑戰,但是也是機遇,誰把問題解決得早,誰能最早攻破這些技術難題,將成為這個行業的引領者。
從新能源汽車全球技術路線來看,日本的混合技術路線現在已經成熟,同具備了與傳統燃油車競爭的實力,無論成本還是操控;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純電動已然成為成為了主流。以上便是純電動汽車發展現狀了。
更多純電動汽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純電動汽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