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經濟活動的復甦帶動公路運輸需求。截止2018年1-7月我國高速公路總車流量同比增長14.4%。目前,華東、華中、西南和華南地區是我國公路客運發展較好的地區。以下是公路行業分析。
交通運輸部按照全國公路、高速公路兩個口徑披露客貨運車流量數據,二者區別主要體現為總量與結構的差異。我國高速公路里程僅占全國公路里程的2.8%,但在收費公路中,高速公路里程約占全國收費公路里程的 71.2%。因此,從結構上,全國公路口徑數據更能反映經濟增長,高速公路口徑數據更能反映收費公路的收入情況。
2016年,我國完營業性公路客運量154.28億人,比上年下降4.7%。公路行業分析,全國擁有營運型汽車1435.77萬輛,比上年下降2.5%;全年旅客周轉量10228.71億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8%。2017年,據交通運輸部測算,公路客運量進一步下降至145.91億人,旅客周轉量下降至9765.06億人公里。
2017年,我國四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433.86萬公里,比上年增加11.31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90.9%,提高0.9個百分點。二級及以上等級公路里程62.22萬公里,增加2.28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13.0%,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完成公路建設投資21253.33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其中,高速公路建設完成投資9257.86億元,增長12.4%;普通國省道建設完成投資7264.14億元,增長19.5%;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4731.33億元,增長29.3%,新改建農村公路28.97萬公里。
2018年1-7月,我國高速公路總車流量同比增長14.4%。其中,客車、貨車流量同比分別增長13.4%、17.8%。分地區看,1)東部:客車、貨車流量同比分別增長13.5%、16.8%;2)中部:客車、貨車流量增長14.0%、25.1%;3)西部:客車、貨車流量增長12.7%、14.0%。自 2017年9月21日治超治限政策實施以來,高速公路貨車流量大幅增長,在15-20%區間波動;客車流量增速依然穩健,在10-15%區間波動。
在政府的支持下,經濟結構實現了新的轉型,原本以能源、原材料等為主的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漸向以技術和科技為主的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轉變。公路行業分析,消費性與高附加值產品由於體積小、重量輕、價值高等,在高速公路運輸中占據的比例越來越大,與煤炭、鋼鐵、金屬礦石和糧食等需要用鐵路運輸的大宗散貨具有明顯的不同,實現了貨物運輸的安全性、高效性、快速性等,能夠結合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了運輸的質量和專業化程度。
未來,新高鐵網絡對公路出行的分流:隨著「四橫四縱」的完成,東部、中部地區高鐵出行網絡趨於完善,高鐵與公路客運間的競爭格局已經企穩。近兩年新建成的高鐵線路和未來的高鐵投資計劃主要集中於西部地區,陸續通車後將對西部地區,尤其是西南多丘陵地區的高速公路客車流量形成長期分流壓力。
展望2019,宏觀經濟的景氣度有望延續,工業生產的活力將繼續促進公路貨車流量的增長。高鐵與公路出行的競爭格局企穩,客車流量可保持穩健的自然增長。客運企業需多元化經營,加大其他業務拓展力度,不斷提升其他業務收入,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以上便是公路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公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公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