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雞尾酒行業分析報告 >> 2014年我國雞尾酒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2014年我國雞尾酒行業政策及環境分析

2014-12-15 16:25:5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自2013年雞尾酒在國內迅速火熱,酒商紛紛入駐,試圖在整體低迷的酒市場獨闢蹊徑,再分一杯「雞尾羹」。

  白酒品牌集體跨界預調雞尾酒

  近一段時間以來,國內一款知名預調雞尾酒的廣告,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幾檔黃金時間播出的親子體驗和相親節目的廣告插播中,甚至邀請知名影星為其代言宣傳。預調雞尾酒以異軍突起之勢,湧現在了國內消費者面前。

  根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統計,預調雞尾酒銷售量已從2006年的近百萬箱增長至2013年的近千萬箱。預計今年預調雞尾酒市場仍將持續高速增長,2020年銷售量有望達到1.5億箱以上,銷售金額超百億元。這也意味著,五年內預調雞尾酒市場規模將增長10倍。

  上海睿玖葡萄酒諮詢公司總經理郭福生認為,預調雞尾酒具有相當大的市場優勢,這與酒行業的整體大環境有關。這兩年,限制「三公」消費政策以及進口葡萄酒高性價比的雙重壓力,使得白酒市場不景氣,以往主要依靠高端「政商」人群的時代已經過去。酒商們開始將主流消費群體定位在了大眾平民階層,預調雞尾酒的時尚、即飲以及親民的價位,無疑將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攏住。值得一提的是,「80後」、「90後」逐漸成為社會主力軍,也將是未來的消費主體。從今年起,許多白酒商都在白酒領域嘗試做起了「時尚小酒」,預調雞尾酒的小瓶裝外形無疑潛在地順應了這個潮流。

  從小眾到大眾市場快速擴容

  業內專家分析,「預調雞尾酒進入國內市場已經十幾年,中間經歷了小眾化的過程,如今也該到了迅猛增長與普及的階段」。雞尾酒從以往的夜店、酒吧場所,開始向商超、精品超市、便利店和餐飲渠道發展。

  記者在北京一家BHG精品超市發現,銳澳、冰銳雞尾酒品牌被擺在了與進口葡萄酒分庭抗禮的位置,儘管品種少,卻獨自成櫃。超市營業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最近預調雞尾酒的銷售情況非常不錯,尤其是年輕人購買得多一些。

  據雞尾酒行業調查報告調查顯示了解,如今市面上十幾塊錢的雞尾酒是在終端商超的價位,其成本價就更少,從三四元到一兩元不等。像今年重慶秋季糖酒會上,之所以雨後春筍般出現了許多預調雞尾酒,這些酒商們正是看重了預調雞尾酒市場利潤空間大。

  自2013年起,葡萄酒市場遭遇寒冬,包括白酒、葡萄酒行業在內的酒行業低迷。除了高端酒市場蕭條,又面臨進口葡萄酒性價比的優勢擠壓,酒商們不免要另尋生路,預調雞尾酒便是在這個時候應運而生。預調雞尾酒與葡萄酒、白酒等品類不同,價格低廉,薄利多銷,重複消費率大,令酒商們看到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盲目跟進或引發行業亂象

  葡萄酒營銷專家李欣新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預調雞尾酒因其低酒精度、時髦快飲以及價格低廉而為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所追捧,但這並非完全是好事。在李欣新看來,不少酒商因為預調雞尾酒的利潤空間大而涉足這個行業,而在國內預調雞尾酒領域,各種法律規範不健全,給一部分不法酒商提供了打擦邊球的溫床。

  有不願透露姓名的酒水代理商透露,已經有預調雞尾酒企業上門來邀請其加盟,但他認為入行還是要謹慎,憑藉自己多年的酒水經驗,一時的火熱和投機總會退去,要從長遠看待。

  一些葡萄酒行業人士認為,預調雞尾酒將來很有可能成為食品安全的「重災區」。那些紛紛湧進雞尾酒行業的酒商們,看到其門檻低、資金回籠快,而快速盲目跟進這個領域。這其中勢必會出現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的情況,不但會影響預調雞尾酒的口感和品質,更有甚者,香精、白蘭地的質量如果不能保證,工業酒精等對人體有害原料的使用將不可想像。同時也應看到,大牌傳統白酒品牌的入駐,給預調雞尾酒增添了不少行業希望; 但另一方面,白酒商想通過原本積累的渠道和營銷經驗來銷售預調雞尾酒,這樣的想法不免片面,畢竟預調雞尾酒應對的市場對象是年輕時尚群體更多,傳統白酒的受眾對象與他們還具有一定的距離。

更多雞尾酒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雞尾酒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