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類似藥是與已批准的生物原研藥相似的一種生物藥。在醫療設施的完善、治療水平提升下,全球生物仿製藥行業保持14%-15%的增長率,平均5-10%毛利率,以下是生物仿製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生物仿製藥行業分析指出,專利藥到期,未來十年內,生物仿製藥將憑著價格優勢迎來爆發式增長,產銷量有望大幅飆升。如果市場繼續保持每年25%的增速,我國生物仿製藥市場將在未來占全球生物仿製藥市場的20%以上,潛力巨大。
根據生物仿製藥行業發展前景數據,截止2019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為3417.1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增速加快,預計2020年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3500億元。銷售收入居前的十個省份銷售收入占比達80.68%,行業區域分布較為集中。
目前,我國市場上國產生物藥品主要是基因B肝疫苗、干擾素、白細胞介素⒉增白細胞、重組鏈激酶、重組表皮生長因子等種基因工程藥物。組織溶纖原激活劑、白介素⒊重組人胰島素、尿激酶等十幾種多肽藥品還進行臨床、Ⅱ期試驗,單克隆抗體研製已由實驗進入臨床,型血友病基因治療已初步獲得臨床療效,遺傳病的基因診斷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預計我國生物技術藥物年均增長率不低於,到2020年總產值可達億元人民幣,利潤可達億元人民幣。
利妥昔單抗的適應症為非霍基金淋巴瘤。我國每年新增淋巴瘤發病人數約為8.82萬,其中約有91%屬於非霍奇金淋巴瘤,經我國獲批適應症病情估算,市場需求人數將達4.33萬人,人均治療周期8周,每周價格約1.07萬元,預估我國每年利妥昔單抗市場空間有望達37億人民幣。
貝伐珠單抗的適應症為結直腸癌和肺癌。我國每年結直腸癌、肺癌新發病例約37.6萬、73.3萬。其中50%的結直腸癌患者會面臨復發和轉移,以說明使用劑量指導、各適應症狀和醫保單價等計算,預計每年結直腸癌、肺癌市場空間分別可達140.7 億、197 億元。
生物仿製藥行業發展前景指出,生物仿製藥行業的美好前景還引來了製藥業之外的參與者。數碼科技巨頭富士2020年3月份與日本協和發酵麒麟公司成立了開發、製造、銷售生物仿製藥的合資公司——協和麒麟富士膠片生物製劑公司,資本金為1億日元,雙方各出一半。韓國電子產品大戶三星2018年和昆泰成立合資公司發展生物仿製藥,在2019年初,其還與美國生物技術公司百健艾迪達成協議,投資三億美元建立一家研發、生產和銷售仿製藥的合資企業。
我國已能生產一些生物仿製藥,在已批准上市的13類25隻382個不同規格的基因工程藥物和基因工程疫苗產品中,有6類9隻21個規格的產品屬於原創,其餘的都屬於仿製。國內正在研究的100多隻生物藥物中,大部分屬於改進型仿製。海正藥業、一致藥業、復星醫藥、雙鷺藥業、麗珠集團、雙鷺藥業、安科生物、通化東寶等企業也正積極布局和開發單抗藥物或長效重組蛋白藥物。國內未來的生物製藥明星企業或許就將從他們之中脫穎而出。
總的來看,我國銷售生物藥品超過430種,其中300多種為重組蛋白和抗體藥物,銷售額達到3417.19億元,具有較好市場前景的生物醫藥產品主要是:胰島素系列產品、重組人紅細胞生長素、粒細胞刺激因子、重組人生長激素、干擾素,單克隆抗體和腫瘤壞死因子等,以上便是生物仿製藥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更多生物仿製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生物仿製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