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金融報告 >> 銀行 >> 2025年銀行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天津金融機構強化銀行政策傳導效能 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29日)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市分行組織召開全市金融機構工作會議,聚焦落實一攬子貨幣政策措施,明確要求進一步提升政策傳導效率與落地質量。會議強調,通過優化金融資源的總量、價格和結構調控,切實服務實體經濟需求,為天津經濟持續向好提供強勁動力。當前,天津銀行業正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速推進政策工具與市場需求精準對接,著力構建支持高質量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

  一、強化總量保障:確保資金直達實體

  會議指出,金融機構需將貨幣政策釋放的增量資金充分傳導至實體經濟領域,通過加力信貸投放保持金融總量合理增長。這一導向要求銀行業機構主動擴大有效信貸規模,重點滿足企業經營周轉、重大項目投資等領域的融資需求。同時,要建立動態監測機制,確保新增流動性精準滴灌實體產業,避免資源空轉或脫實向虛現象,為經濟持續復甦注入源頭活水。

  二、優化價格調控:引導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

  在利率政策執行層面,會議明確要求各金融機構嚴格遵循央行定價指導原則,通過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機制、規範市場競爭行為等措施,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低融資成本的同時,銀行業需平衡服務實體經濟與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關係,避免過度讓利導致經營風險累積。這種雙向調節機制既體現了政策的溫度,也保障了金融體系長期穩健運行。

  三、深化結構轉型:精準支持重點領域創新突破

  針對科技創新、消費提振、綠色發展等戰略方向,會議要求用足存量政策工具並創新增量手段,持續培育有效信貸需求。具體而言,在科技金融領域要探索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新模式;在綠色金融方面需擴大碳減排支持工具覆蓋面;對民營小微與鄉村振興項目則應優化信用評估體系,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通過結構化資源配置,銀行業將加速推動天津新舊動能轉換,助力經濟結構調整向縱深發展。

  本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天津銀行業的政策傳導進入提質增效新階段。金融機構正以更主動的姿態落實貨幣政策要求,在總量保障、價格引導和結構優化三個維度協同發力。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於破解實體經濟融資痛點,也將為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等關鍵領域注入持續動能,最終形成金融與經濟良性互動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2025年銀行市場分析:科技金融支撐高質量發展 數據彰顯創新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餘額突破3.3萬億元,專精特新企業信貸規模達6.3萬億元,設備更新貸款餘額超1.2萬億元。數據顯示,科技金融領域已形成政策框架與多元資金協同的良性循環,銀行作為核心支持力量,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中發揮著日益關鍵的作用。

  一、銀行信貸投放持續加碼 科技型企業融資規模突破新高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增速連續三年保持20%以上增長。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相關領域貸款餘額已超3.3萬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4%,顯著高於傳統行業平均增速。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專項支持政策成效尤為突出,6.3萬億的信貸規模背後是銀行機構通過創新風險評估機制、優化審批流程等舉措,精準對接科技企業融資需求。

  二、銀行債券市場開闢科技板塊 助力創新資本加速流動

  在直接融資領域,銀行間市場持續發力。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投向科創企業的債務工具餘額突破1萬億元大關,其中科技主題債券成為重要組成部分。政策層面正推動建立"科技板"專項債券產品體系,通過差異化的定價機制與發行流程設計,進一步暢通創新企業中長期資金渠道。

  三、銀行生態協同深化 金融服務鏈條實現全周期覆蓋

  金融機構間協作效能顯著提升:銀行機構聯合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及股權投資機構形成差異化支持網絡。開發性政策性銀行聚焦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融資需求,商業性銀行則通過"創新積分制"大數據平台精準識別優質科創企業。跨境金融方面,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與融資便利化措施雙管齊下,截至今年5月已吸引超千億元國際資本進入科技創新領域。

  四、區域性金融服務升級 要素密集區成發展高地

  聚焦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等科技要素集聚區域,銀行機構設立專項服務窗口和產品研發中心。數據顯示,科技金融資源集中地區的信貸投放效率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0%,上市科技企業數量占A股市場比重突破15%(已超1900家)。這種"點狀突破-輻射擴散"的模式正帶動中西部地區加速構建區域特色科技金融體系。

  五、數據驅動與政策協同 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

  全國範圍推廣的"創新積分制"將企業研發投入、智慧財產權等20餘項指標納入銀行授信評價體系,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難題。截至2025年一季度,該系統已為超10萬家科技型企業建立動態畫像,在貸後管理環節實現風險預警準確率提升至92%。政策層面同步推進的跨境金融便利化試點,使高新技術企業外債額度較三年前擴大3倍。

  當前我國科技金融體系正從"規模擴張"向"質效並重"轉型,銀行機構作為核心樞紐,在信貸投放、市場創新和生態構建中持續釋放制度紅利。隨著《若干政策舉措》落地實施,預計到2025年末,科技型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將再降1-1.5個百分點,形成金融資本與科技創新深度耦合的良性格局,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強勁支撐。(完)

  (註:文中數據均基於截至2025年3月末最新統計及政策文件公開信息整理)

2016年招商銀行新生成不良貸款同比下降20.98%

  近年來,銀行淨利潤增速下滑似乎成為趨勢。不過,根據目前披露的上市銀行年報顯示,多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卻出現了回升。

  記者統計發現,在目前已經披露年報或業績快報的銀行中,農行、建行、招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的淨利潤增速均較同期有所回升。其中,招商銀行的業績增速回升最多,根據其2016年業績報告現實,招行今年淨利潤為620.81億元,淨利潤增速為7.6%,而2015年同期的淨利潤增速僅為3.19%。

  值得注意的是,五家國有銀行中,除中國銀行暫未披露業績報告以外,農行、建行淨利潤增速分別上升1.1個百分點以及1.17個百分點。而工行及建行淨利潤增速與上年持平,分別為0.5%以及1.03%。

  不過,也有不少銀行的淨利潤增速仍然出現了下降,甚至為負。其中,平安銀行淨利潤增速下降至3.36%,而首次在上交所披露業績報告的江陰銀行,淨利潤增速則為負4.49%。

2016年招商銀行新生成不良貸款同比下降20.98%

  不良貸款出現積極變化

  部分銀行淨利潤增速出現回暖,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與銀行的資產質量情況好轉不無關係。據2017-2022年中國銀行業中間業務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從已發布業績數據的銀行來看,不少銀行的不良貸款新增量和不良貸款率均出現下降。

  建設銀行的數據顯示,2016年該銀行的不良貸款新增1786.9億元,同比少增400.99億元。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剪刀差」為-5.91億元,自2012年以來首次轉為負值;關注類貸款占比2.87%,較上年下降0.02個百分點。

  而招商銀行的數據也顯示,2016年新生成不良貸款同比下降20.98%,不良生成率同比下降1.02個百分點,上述兩個資產質量先行指標雙雙下降,資產質量企穩向好趨勢明顯。

  工商銀行雖然不良貸款餘額與不良貸款率仍然保持上漲,但工行董事長易會滿表示,自去年四季度開始,銀行的資產情況已經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不良貸款新增額在這個季度減少,不良貸款的餘額和比例都在少增,逾期貸款和不良貸款「剪刀差」縮小,撥備覆蓋率也在小額回升,穩中向好態勢已經顯現。

  「預計今年的資產質量比去年更好些。」易會滿表示,今年中國經濟企穩回暖的外部環境比以前好很多,而先行指標均出現了積極變化,同時,工行也針對信貸加強管理。

  不過,恆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董希淼則認為,現在很難說銀行的資產質量實質性改善的拐點已經出現。「不良貸款高發的態勢沒有得到根本遏制,2017年銀行業防範風險的壓力仍然很大。」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銀行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銀行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銀行精選報告、銀行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銀行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