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走過的近一年時間裡,我國商業地產發生了不少影響全行業的大事件。相比住宅市場,2017年的商業地產迎來了更為高漲的發展熱潮。目前,商業地產總體呈現供過於求的現狀。以下是商業地產行業現狀分析。
隨著國家經濟的轉型,商業地產市場也隨之變化。在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企業戰略調整、消費者需求升級、網絡零售對行業的衝擊與推動,逐漸促成了新零售時代的到來。作為未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發動機,零售商業市場將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型,會帶來行業更健康的發展。現從三個方面來看商業地產行業現狀: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開業大型項目數量達970個(商業面積≥3萬㎡,個別產品線項目或特色項目例外),相當於2016年實際開業項目數量的2倍多。預計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開業、商業面積5萬㎡及以上的購物中心達419個。項目大部分集中於1線和1.5線城市,但是類似與昆明、瀋陽、重慶等二三線城市的比重則有了較大提升。於此同時,我國商業地產存量仍然不容樂觀。大部分地區的商業地產仍然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這種過剩的產能正在被市場逐步消化。不過,以上是金融機構的數據預測。商業地產市場分析,從我們實際操作項目經驗來看,真實的市場局勢可能恰恰相反。
商業地產的經營是一門技術活,在這個長期的動態發展過程中,調整和變化一直伴隨左右。現階段我國商業地產領域競爭激烈,一方面新增的項目不斷入市,另一方面一些過往占據核心商圈或者人流優勢的項目被市場逐漸淘汰、輪換。數據端顯示,2017年,全國20大主要城市的商業物業存量高達1.37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6%,預計全年存量達到1.62億平方米。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對這些存量資產進行升級改造,如何藉助運營管理的力量激發其商業價值,是開發商及投資者們能否盤活資產的關鍵,也成為商業地產行業新的考題。
商業地產行業現狀分析,「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並要求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以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比照已開發國家同期產業發展的狀況來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重心。教育、養老、醫療、旅遊、體育等戰略新興產業將引領市場趨勢;民生服務消費將在居民消費中占據愈來愈大的比重,在「網際網路+」助推下,服務消費產業將得到較大發展。商業地產開發商應在宏觀層面把握這一趨勢,積極推動商業地產在產品、技術和服務運營上,與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多產業鏈的合作共贏。
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延續平穩態勢,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在此背景下,全國商業地產銷售面積保持高位,特別是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仍保持同比增長。同期,商業地產開發投資額和新開工面積則呈同比下降態勢。商業地產市場運行出現宏觀環境和企業投資行為背離、商業地產銷售和投資背離、商業開發和住宅開發的背離,這背後折射出的是商業地產運行模式變革疊加商業供求關係調整對市場運行帶來的持續衝擊。同時,挑戰中也孕育著機會,各類市場參與主體應該不斷調整自己的發展坐標。
總體來看,我國商業地產進入產品升級換代時期。商業地產是以居住功能為主的住宅房地產、以工業生產功能為主的工業地產等。未來,傳統「短平快」的開發銷售模式已經不可持續,如何藉助運營管理的力量激發其商業價值,是商業地產行業新的考題,也是新的發展機遇。以上便是商業地產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商業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業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