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中小咖啡企業的客流量減少,由於房租、人工等成本的壓力,已經有不少咖啡企業關店。此前布魯諾和灰盒子均被曝經營困難,近日,連咖啡也大量關店。我國咖啡市場越來越大,但是頭部企業幾乎沒有。此前的不少創業者過於求快求大發展,導致出現問題。
目前我國咖啡行業的產業規模在1000億左右。近兩年,我國咖啡消費年增速達到15%,遠高於世界增速2%。按此速度,2020年國內咖啡產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在2025年則有望突破萬億。不難發現,未來幾年我國咖啡產業還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和成長潛力。
咖啡市場發展,相關的原料使用量也增加。我國咖啡的原料使用量從2006年的2.6萬噸增加到2018年的12.8萬噸,增長速度不可謂不快。值得一提的是,原料使用量的持續增長也將為相關加工設備帶來新的市場發展機遇。
咖啡的原料是咖啡樹的果實——咖啡豆,將咖啡豆清洗、去殼、挑選、烘焙、研磨後才能用於製作一杯咖啡。咖啡豆原產於非洲,隨著咖啡飲食習慣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咖啡豆走向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咖啡豆的加工過程中,生產工藝相對複雜,因此,利用自動化生產設備代替人工生產就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咖啡去殼環節,可使用去殼設備來代替人工去殼。據了解,目前得到應用的咖啡去殼設備主要分為兩種:摩擦去殼機和緊壓去殼機。摩擦去殼機利用刀子對外殼的擠壓摩擦來進行脫殼,對乾燥或含有水分的咖啡豆都適用。緊壓去殼機則利用離心原理來使果皮脫落,只適用於含有適量水分的咖啡豆。
除了去殼,挑選環節的自動化設備應用也非常廣泛。眾所周知,咖啡豆的體積非常小,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光靠人力挑選費時費力,且錯漏率也較高。但隨著色選設備的成熟,咖啡豆挑選已經能夠實現自動化挑選,解放人力,生產效率提高,有利於進行咖啡豆的大規模分揀。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激勵,以及技術人員的努力下,色選設備已經成為我國食品機械製造業的優勢產業。色選設備從單面運行發展到雙面運行,生產規模大幅提升,傳感器也從CMOS提升到CCD,挑選正確率進一步提升。未來,設備還將向更高生產量、更低帶出比、更廣使用範圍、更高穩定性等方向發展。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咖啡產業的整體向好將進一步激發資本在咖啡領域「大顯身手」。在這一市場環境下,咖啡生產相關設備市場空間也將擴大。未來,相關設備製造商還需提高設備的質量性能和科技含量,推進咖啡生產的機藝融合,從而提升咖啡加工設備製造業的整體水平。
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2020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預計2025年這一規模可以達到1萬億元。
2018年,中國人年均咖啡消費量為6.2杯,僅為美國的1.6%,但中國咖啡市場始終保持著年均20%的複合増長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近10倍。對於布局我國咖啡市場,中國的咖啡行業方興未艾,人均消費量相對於國際水平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與巨頭加速布局不同,疫情以來,中小型咖啡企業則面臨生存危機,不少此前的網紅咖啡店都已經關門。近日,新興連鎖咖啡品牌連咖啡也被曝大量關店。大眾點評信息顯示,北京地區大部分門店目前仍為暫停營業狀態。
受疫情影響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以前的很多創業者不夠紮實的精耕行業,對行業的基本屬性不夠尊重,過度自信,行業發展、企業發展都需要精耕細作,一味求快、求規模的結果就是供應鏈、人才梯隊、消費市場、盈利能力都跟不上。
疫情後應該會有很多咖啡館倒閉,中國現有14萬家咖啡館,有12萬家都是小散戶,這些小散戶經營本身就很難,經過此次疫情會更難。
更多咖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咖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