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3月31日商務部召開聽證會應對牛肉進口激增
綜述:為平衡國內牛肉產業與國際市場的健康發展,中國商務部近期針對進口牛肉數量增長引發的產業損害問題召開重要聽證會。此次會議涉及多國政府、企業代表及行業協會,通過法律程序評估保障措施必要性,旨在確保國內生產者權益的同時維護國際貿易秩序穩定。
2025年3月31日,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局組織召開了進口牛肉保障措施案聽證會,共有來自巴西、阿根廷、烏拉圭、澳大利亞、紐西蘭、美國等國家的政府代表、出口商協會、國內進口商及肉牛養殖企業等75家機構約180人參會。會議圍繞公共利益、產品範圍界定、進口數量增長趨勢及其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嚴重損害風險展開討論,各利害關係方均充分陳述了立場與訴求。
商務部強調,此次聽證會將基於事實和規則作出客觀裁決,並明確調查期間不影響正常貿易活動。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中國牛肉進口量增長65%,2024年上半年已達到2019年同期的兩倍以上,這一增速對國內產業形成顯著衝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及WTO規則,當進口產品數量激增並對國內同類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威脅時,調查機關可啟動保障措施。此次立案源於中國畜牧業協會聯合9個主產區協會的申請,其核心訴求是通過合法途徑緩解進口牛肉對國內養殖、加工環節的壓力。
商務部明確表示,本次調查不針對特定國家或地區,而是基於全行業數據與客觀標準進行分析。調查範圍覆蓋2019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間所有來源的鮮、冷、凍牛肉產品(包括整頭、半頭及帶骨/去骨品類),確保全面評估市場動態對國內產業的實際影響。
申請方提交的證據顯示,進口牛肉激增已導致國內企業面臨產能過剩、利潤下滑等問題。以2023年上半年為例,中國進口牛肉總量中前六大供應國(巴西43%、阿根廷19.25%、烏拉圭10.03%、澳大利亞8.27%、紐西蘭7.53%、美國5.70%)合計占比達93.78%,進一步擠壓了本土產品的市場份額。
商務部指出,保障措施的啟動旨在平衡國內外市場關係,而非限制貿易自由化。國際經驗表明,WTO框架內使用此類救濟手段是合理且必要的——自1995年以來已有55個成員發起過431起類似調查,顯示其作為臨時性調節工具的普遍適用性。
此次進口牛肉保障措施聽證會是中國履行國內產業保護職責的重要步驟,同時遵循國際規則維護多邊貿易體系穩定。通過系統評估市場數據與利益相關方訴求,決策將確保既遏制進口過快增長對本土生產的衝擊,又避免過度干預正常國際貿易流動。未來,中國將持續加強與出口國的溝通協調,推動牛肉產業鏈在全球化背景下實現可持續發展。
(註:本文所有數據均來源於商務部公開信息及申請材料)
更多牛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牛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