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重要修訂決定,將《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更名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並將於2025年4月15日起正式實施。此次修改聚焦食品安全治理的關鍵環節,通過制度優化與責任細化,進一步壓實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主體地位,為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提供更精準的制度支撐。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食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新規明確將監管對象從單一「企業」擴展至涵蓋生產、經營全流程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確保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覆蓋全產業鏈。這一調整填補了原有規定在流通環節的責任空白,要求所有涉及食品加工、銷售及儲存的企業均需建立風險防控體系。通過統一標準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新規推動形成從原料採購到終端消費的全鏈條責任閉環。
針對實踐中存在的重複性工作問題,新規優化了食品安全風險報告機制和跨部門協作流程。例如,要求企業按季度提交風險自評報告的同時,明確監管部門需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反饋,避免多頭報送導致的效率損耗。此外,通過取消非必要紙質台帳、推行電子化記錄管理等舉措,切實減輕企業合規成本,確保制度落地更高效。
新規細化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任職條件與考核標準,明確其需具備相關專業背景或培訓資質,並建立「雙隨機」監督抽考制度。對於未履行主體責任的企業,除常規處罰外還將納入信用檔案實施聯合懲戒。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規首次引入「最小單元責任制」,要求企業將責任細化到車間、班組等具體崗位,實現問題可追溯、責任能倒查。
結語:以制度創新推動食品安全治理現代化
此次修訂通過擴大適用範圍、優化監管流程、強化執行剛性三大核心舉措,構建了更具操作性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體系。24條新規不僅回應了基層監管實踐中遇到的難點,更通過數位化手段與精準化管理相結合的方式,為築牢食品安全防線提供了制度保障。隨著新規實施日期臨近,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需加快適應新要求,監管部門也將以更高效能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共同守護食品安全底線。
更多食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食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