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北京土地市場迎來「金三銀四」高光時刻

北京土地市場迎來「金三銀四」高光時刻

2025-04-29 20:05:01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4月最後一宗地塊的成功出讓,北京土地市場在「金三銀四」期間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數據顯示,3月至4月,北京土地成交額達到235.86億元,同比激增176.34%。這一增長不僅反映了房企對優質地塊的激烈爭奪,也凸顯了核心區域土地價值的持續釋放。從通州梨園鎮到海淀樹村,多宗地塊的高溢價成交,標誌著北京土地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周期。

  一、通州梨園鎮地塊溢價21.94%成交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土地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4月29日,通州梨園鎮6007地塊經過215輪激烈競價,最終由中鐵建以7.755億元競得,溢價率高達21.94%。該地塊土地面積約1.27萬平方米,規劃建築規模約2.17萬平方米,位於東六環內,地理位置優越,周邊生活配套齊全。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塊的出讓文件中明確要求推廣新建住宅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這一規劃旨在推動建設開放便捷、尺度適宜、配套完善、鄰里和諧的生活街區,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

  街區制的推廣被視為「好房子」標準在社區規劃層面的創新探索。通過打破傳統封閉式大院模式,形成小尺度街區單元,不僅增強了社區互動性,還優化了城市支路空間配置,減少了低效用地。這種開放式社區形態更符合現代居住需求,為業主提供了更多的共享公共空間,提升了生活娛樂體驗。

  二、購房需求轉變驅動產品升級

  「好房子」政策的出台,為房企在打造產品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直接增加了房企的信心,帶動了房企拿地的積極性。3月18日及4月8日成功出讓的海淀樹村、通州八里橋兩宗地塊均呈現激烈競拍態勢。其中,海淀樹村地塊吸引10家房企報名,經265輪鏖戰後由中海以75.02億元、溢價率27.93%競得;通州八里橋地塊則吸引招商蛇口、綠城中國、中海3家房企獨立參拍及中國金茂+東亞新華聯合體競價,線下競價環節歷經150餘輪舉牌,最終招商蛇口以27.082億元、溢價率16.28%突圍。

  購房者從「有得住」到「住得好」的需求轉變,與「好房子」政策相符合,進一步推動房企打造優質房源。優質地塊具備高利潤兌現潛力,契合開發商對高利潤、短周期的需求,尤其在限價政策寬鬆背景下,項目溢價空間顯著提升。北京樓市結構性回暖,高端改善需求持續釋放,「好房子」產品去化速率與價格標杆效應遠超普通住宅,進一步強化了房企對優質地塊的拿地意願。

  三、土地市場開啟新周期

  「金三銀四」作為房地產行業傳統銷售旺季,北京土地市場呈現量價齊升態勢。2025年3—4月,北京土地成交額約235.86億元,相比2024年同期約85.35億元,增長176.34%,市場活躍度顯著提升。這一增長背後,既有房企對優質地塊的激烈爭奪,也反映出核心區域的土地價值。

  4月28日,北京年內首宗百億級地塊——朝陽平房鄉、孫河組團組合地塊成功出讓。該地塊採用「宅地+商業」組合供應模式,由中建智地、金茂、越秀、朝陽城發聯合體以126億元摘得。與此同時,北京核心區域海淀區的土地供應節奏明顯加快。截至4月末,海淀區已成功出讓3宗住宅用地,另有3宗已知地塊計劃年內出讓。

  從海淀歷年土地供應量來看,呈現區域土地市場集中放量態勢。具體來看,2022—2024年北京海淀區域出讓的地塊分別為3宗、2宗、5宗。自2024年起,北京持續加大優質地塊的供應量,房企更聚焦於同時滿足三大核心要素的地塊:區域市場邏輯清晰且客戶基礎穩固,項目周轉效率高且去化周期可控,土地總價門檻適中且資金占用壓力可控。此類地塊因兼具安全邊際與收益預期,成為房企競相爭奪的焦點。

  總結

  北京土地市場在「金三銀四」期間的表現,不僅反映了房企對優質地塊的激烈爭奪,也凸顯了核心區域土地價值的持續釋放。從通州梨園鎮到海淀樹村,多宗地塊的高溢價成交,標誌著北京土地市場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周期。隨著「好房子」政策的深入推進,購房需求的轉變以及土地供應節奏的加快,北京土地市場的高熱度行情有望延續。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