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加速與技術革新突破,以"軌道+低空"為核心的立體交通網絡正重塑現代都市發展範式。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的深圳,通過深鐵集團等龍頭企業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先行探索,正在構建起融合地面軌道交通、空中飛行服務的城市多維空間體系,為破解城市通勤難題開闢了全新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交通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自2021年"低空經濟"首次納入國家發展規劃以來,這一新興業態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在2023年已突破5000億元大關,並預計到2035年達到3.5萬億元的市場規模。作為深圳軌道交通建設運營的核心力量,深鐵集團敏銳把握戰略機遇,在基礎設施與資源整合優勢基礎上,率先布局低空技術應用場景,推動"軌道+低空"一體化智能交通體系落地。
在客運領域,深鐵集團創新打造全國首個"低空+軌道"空鐵聯運項目。以深圳北站東廣場直升機停機坪為樞紐節點,市民出站步行200米即可完成航空值機,實現深圳市內全域30分鐘通勤圈與大灣區90%區域的快速連通。目前開通的中山城際航線已顯著提升跨城出行效率,未來隨著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投入運營,空中交通成本有望降低40%,真正讓"打飛的"成為日常通勤選項。
在公共服務場景中,深鐵集團通過無人機全自動化巡航系統,實現地鐵16號線29.2公里安保區立體化監管。相比傳統人工巡檢模式,該技術將巡查效率提升3倍以上,人力成本降低60%。更值得關注的是,在車輛檢修領域首次應用的飛行列檢工作站項目,藉助無人機空間感知與智能診斷系統,可精準識別毫米級設備故障,推動地鐵運維向數位化、智能化躍升。
依託"軌道+物業"綜合開發優勢,深鐵置業正通過低空經濟拓展城市空間利用邊界。以深鐵前海國際樞紐中心為代表的城市綜合體項目,將交通樞紐、商業辦公與空中交通網絡有機融合,在300米高空打造複合型停機坪系統,實現航空出行與樓宇服務無縫銜接。這種三維開發模式不僅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更構建起"產城人"協同發展的生態閉環。
結語:
從空鐵聯運到智能巡檢,從立體樞紐建設到產業生態培育,深鐵集團通過持續創新正在重新定義城市交通邊界。隨著低空經濟與軌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深圳正以"空中地面地下"三維協同解決方案,為全球超大城市破解空間制約提供示範樣本。這種將國家戰略導向、技術創新突破與場景落地實踐相結合的發展路徑,不僅加速了區域經濟動能轉換,更為智慧城市的未來形態描繪出清晰圖景——在立體交通網絡中,每個坐標點都將成為連接無限可能的創新節點。
更多交通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