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伴隨央行降准降息政策落地,商業銀行存款利率體系持續調降,進一步傳導至理財產品端。近期百餘只銀行理財產品密集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固收類、"固收+"類產品成為主要調整對象,新發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較去年同期顯著下滑。市場分析指出,在資產端收益下行壓力下,理財公司正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與主動管理策略應對行業挑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銀行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自5月7日以來,已有超過100隻銀行理財產品宣布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其中固收類產品占比超八成。以民生理財某"固收增強"產品為例,其最新業績比較基準上限直接降至原下限水平(2.6%-3.1%),降幅達0.9個百分點。新發產品方面,開放式理財4月平均預期收益率為2.12%,較年初下降0.38個百分點;封閉式產品同期均值2.61%,同比下跌0.57%。儘管近期基準出現小幅反彈至2.4%-2.6%區間,但與去年同期相比仍處低位。
當前銀行理財面臨顯著的資產-負債收益倒掛問題。根據市場數據,截至5月12日,存量信用債中收益率高於2.2%的占比不足40%,其中城投債達標規模約6.3萬億元(占總量34%),產業債僅2.1萬億(20.6%)。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普遍仍維持在2.5%-3.5%區間,存在進一步下探空間。分析指出,隨著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理財產品收益中樞將逐步向市場無風險收益率靠攏。
面對收益壓力,銀行理財公司正採取多元化措施穩住客戶基礎。交銀理財、招銀理財等機構近期對20餘款產品實施階段性費率優惠,但行業平均管理費率已降至0.3%-0.5%區間,進一步壓縮空間有限。更多機構轉向產品創新:
1) 推出低波動主題產品強化風險匹配
2) 開發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等特色策略產品
3) 建立收益與費率聯動機制增強投資者信任
展望後市,理財公司需在政策約束下尋找平衡點。若允許採用創新估值方法,機構可能延長信用債久期並增配金融二永債;若嚴格執行新老劃斷,則需通過縮短資產期限來匹配負債端需求。國信證券測算顯示,下半年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或進一步降至2.3%-2.8%區間。
總結:在利率中樞長期下行的市場環境下,銀行理財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提升的關鍵轉型期。通過產品結構優化、主動管理能力強化和客戶預期引導,機構需在收益壓力與合規要求間構建可持續發展路徑。未來市場競爭將更側重於差異化策略創新與投資者教育深化,理財產品的收益曲線將伴隨市場利率波動呈現常態化調整特徵。
更多銀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銀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