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我國醫藥行業迎來多項重要政策調整與創新成果落地。從海南率先試點的數字療法收費規則到廣東、貴州藥品掛網新規徵求意見稿發布,再到多款新藥獲批上市及資本市場動作頻繁,行業在技術創新、商業化路徑探索和資本布局上持續加速。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新藥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5月22日,海南省醫療保障局與衛健委聯合發文明確數字療法醫療服務的收費管理規則。文件指出,基於人工智慧等技術實現的數位化診療服務可申請納入現有價格項目修訂範圍,無需單獨新增項目審批。這一創新舉措為AI輔助診斷、慢病管理等技術提供了合規收費通道,有效破解了長期制約行業發展的支付瓶頸。
5月23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廣東省醫藥採購平台藥品掛網規則(徵求意見稿)》,系統規範談判品種和集採藥品的掛網流程、備案採購及價格監管機制。同日貴州省醫保局也啟動同類文件公開徵求意見程序。兩地新規均強化了對藥品全生命周期的價格風險管理,標誌著省級藥品招采體系向精細化管理方向邁進。
1. 眼科治療突破:全球首款蠕形蟎瞼緣炎藥物落地澳門
遠大醫藥(0512.HK)宣布其擁有大中華區權益的GPN01768滴眼液在澳門獲批,該藥為唯一獲FDA認證用於此類適應症的創新療法。國內NDA申請已進入審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先行先試政策或加速產品落地。
2. 甲型流感治療新選擇:眾生藥業首款1類抗流感藥上市
5月2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眾生藥業研發的昂拉地韋片(ZSP1273)上市,該小分子藥物通過抑制RNA聚合酶PB2蛋白發揮抗病毒作用。作為具有全球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分子實體,其成功獲批標誌著我國在呼吸道傳染病治療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3. 生物藥國際化加速:百奧泰烏司奴單抗登陸美國市場
5月23日,百奧泰生物類似藥BAT2206獲FDA批准上市,該產品同時向中國NMPA和歐洲EMA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作為靶向IL-12/IL-23 p40亞基的單抗藥物,其商業化授權已覆蓋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1. 恆瑞醫藥港股上市募資超98億港元
5月23日恆瑞醫藥在港交所掛牌交易,發行價定為區間上限44.05港元/股,全球發售募集資金總額達98.9億港元。此次A+H雙平台架構搭建,被視為其國際化戰略的關鍵步驟。
2. 聖湘生物完成中山海濟股權第三期付款
根據協議約定,聖湘生物已支付1.08億元收購中山海濟生物醫藥公司第三期股權轉讓款。標的公司在2024年實現淨利潤1.05億元,超額完成業績承諾目標。
1. 施維雅收購急性白血病新藥研發資產
5月23日,法國製藥巨頭施維雅宣布收購BioNova公司旗下的BN104項目,該menin抑制劑正處於治療急性白血病的臨床I/II期試驗階段。此次交易將進一步強化其在血液腫瘤領域的管線布局。
2. 腫瘤早篩企業覓瑞港交所掛牌上市
專注於miRNA檢測技術的覓瑞公司於5月23日成功登陸港股,發行價23.3港元/股募資約8.81億港元。招股書中透露將推進新加坡雙重上市計劃,加速國際化進程。
1. 藥企核心崗位變動頻發
藥康生物財務總監徐崇博因個人原因辭職,由董事會秘書王逸鷗兼任該職。德展健康股東美林控股所持8.59%股份遭全部司法凍結,並新增超3627萬股輪候凍結。
2. 科源製藥重要股東減持計劃啟動
持股7.76%的問澤鴻擬在未來六個月內通過競價交易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3%的股份。
總結與展望
本月醫藥行業呈現政策創新、研發突破和資本布局三線並進態勢:海南數字療法收費規則為技術創新商業化掃清障礙;多地藥品掛網新規強化招采規範化;新藥獲批數量及質量均實現顯著提升;頭部企業通過港股上市、跨國併購加速全球化進程。與此同時,部分企業的股權變動與法律糾紛也提示行業需警惕治理風險。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醫藥產業正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技術創新與合規運營將成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更多新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