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國冷飲行業競爭分析,今夏,一場「冷戰」在中國冷飲行業「巨頭」間打響。一方面,以哈根達斯、DQ為代表的高端冰激凌在揚州加快布點,以爭奪高端消費市場;另一方面,以蒙牛、伊利、雀巢、和路雪、光明等為代表的國產一線品牌則鎖定中端消費客群。現對2016年我國冷飲行業競爭格局分析。而曾紅極一時的揚州本土自創冷飲品牌,2016年則幾乎偃旗息鼓。
8月以來,冷飲普遍大舉促銷,不少品牌「買一送一」。不過,居高不下的糖價令一些品牌冷飲企業價降得很不情願。「冷飲批發價今年普遍上調5毛錢左右,但市場競爭太過激烈,8月後必須趕緊走量,以減小庫存壓力。」一位批發商無奈地說,今年冷飲業日子不大好過。
不過,另一方面,以哈根達斯和DQ為代表的走高端路線的冰激凌價格,卻絲毫沒有鬆動跡象。DQ(冰雪皇后)上海總部一負責人表示,「今年揚州每月營業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在10%以上。」此外,「哈根達斯」也在各大超市及部分商業網點開設了專櫃,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天單個冰櫃賣出的哈根達斯就達數千元。
一位經銷商分析認為,經過前幾年成百上千個冰激凌品牌的混戰,如今小品牌已被淘汰大半,為大品牌騰出了高端逐利的市場空間。
「2016年的冷飲較往年更暢銷。伊利、蒙牛的部分品種有時都拿不到貨,當然,批發價還要略漲。」四季園菜場附近一家冷飲店批發商說。一面是批發價的上調,一面則是不斷的大力度促銷,8月的冷飲市場「冰火兩重天」。
2016-2021年冷飲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對於冷飲市場來說,品牌已成為最重要的「賣點」,只要是大牌,推出一個系列就會火爆一個系列。「今年糖價飆升,不少冷飲製造商乾脆打出健康概念,降低含糖量,甚至開發出鹹味的冷飲,打擦邊球,效果卻很好。」
巨大的市場前景和高昂的利潤,讓揚州大街小巷中開滿了各式冷飲店,據不完全統計,七月到八月間,市區開出的各類冷飲店不下30家。
「揚城一個夏天的冷飲消費市場容量至少有好幾個億,但這樣一塊巨大的市場,地產冷飲企業卻分不到多少。」記者走訪發現,無論是大小冷飲批發部,還是超市賣場,以及街頭的小冰櫃冷飲零售店,地產冷飲難覓其蹤。
冷飲批發商吳先生告訴記者,雖然揚州2016年的冷飲市場異常火爆,但本地冷飲品牌幾乎找不到了。「很多老揚州都記得五一食品廠的寶寶頭雪糕、雙色雪糕、足球杯,這些冷飲對一些出生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人來說,有很深的感情。尤其是寶寶頭雪糕,可以說代表了揚州冷飲業的一個輝煌時代。」
如今揚州冷飲企業究竟生存狀況如何?一位批發商告訴記者,現在揚州冷飲食品企業已為數不多,且分布到了江都、儀征、寶應等縣市,主要銷售渠道也多半在鄉鎮和農村一些小超市,如同與大牌冷飲打起了「游擊戰」。曾經輝煌的揚州冷飲業能否再振雄風,如何才能尋找出路?本報將繼續關注。
更多冷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冷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